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免費五篇集錦1200字

| 鄭詩2

無數(shù)的革命前輩用熱血與生命換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解放,讓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材料,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材料1

在1935年11月,趙一曼率領的部隊被日偽軍包圍,她要團長帶隊突圍,自己擔任掩護,左手手腕中彈負傷。她在村里隱蔽養(yǎng)傷被敵人發(fā)現(xiàn),奮起迎戰(zhàn)時左大腿骨被子彈打穿,因流血過多昏迷而被捕。

她被押到哈爾濱偽濱江省警務廳受刑后幾度昏迷,仍堅貞不屈。她生命垂危時,日寇擔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進哈爾濱市立第一醫(yī)院監(jiān)視治療。

負責看守她的偽滿警察董憲勛和醫(yī)院女護士韓勇義,都為她的英勇所感動,又聽她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于是決心參加抗聯(lián)隊伍。在二人幫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爾濱,朝抗日游擊區(qū)的方向走。 偽騎警隊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們乘坐的馬車,趙一曼再次被捕。敵人反復折磨了她一個月,她只是怒斥敵人:“你們可以讓整個村莊變成瓦礫,可以把人剁成爛泥,可是你們消滅不了共產黨員的信仰!”

趙一曼負傷被捕解到哈爾濱后,日寇和偽滿的警察頭目立即對她進行審訊。此時,她傷口不斷流出的鮮血濕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絕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國東北的暴行。負責審訊的日本特務惱羞成怒,竟用竹簽從她的指甲縫中釘進去,用鞭子狠戳趙一曼的傷口,使她幾次昏死過去。

日寇將她送到醫(yī)院,傷勢剛好一點,日寇又在病床前審問,趙一曼依然堅不吐實,日寇拳打腳踢,她的傷口再度破裂,又昏迷過去。醫(yī)護人員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對她產生了敬佩。

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材料2

楊靖宇是我黨我軍優(yōu)秀的高級軍事指揮將領。他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等職。他率部長期轉戰(zhàn)于長白山麓、松花江、鴨綠江畔,活動足跡遍及30個縣,是我國的英雄。

楊靖宇犧牲前五天?!坝懛リ牎睂⒁褵o力奔跑的楊靖宇包圍在一片小樹林中。他們逐步逼近到50米處,喊話勸降,對方“連答應的神色也沒有,依然用手槍向討伐隊射擊”。日軍見生擒困難就猛烈開火,有一彈擊中胸部,對方才“被打倒而絕命”。日軍根據(jù)追蹤估算,認為他缺糧已有半個月,完全斷糧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夠在零下20攝氏度且沒有房屋的山林中堅持下來簡直不可思議,于是將遺體送到縣醫(yī)院解剖。當腸胃被切開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日本軍官狠狠地說:“算他是支那的一條好漢!”日本關東軍在烈士殉難處破例舉行了一個祭奠儀式和對軀體的葬禮,以楊靖宇的頑強為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人民政府將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材料3

一個個革命烈士其實仿佛是一塊雨花石,靜靜的,深深地躺在泥土之中,鋪起一條五彩的路。而在其中,有一顆小小的雨花石,她讓我感動,她就是劉胡蘭。

劉胡蘭出生在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10歲就參加了兒童團,1945年5月調任第五區(qū)“抗聯(lián)”婦女干事,六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并被調回云周西村領導當?shù)赝粮倪\動。1946年秋,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解放區(qū),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shù)武工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qū)的家鄉(xiāng)來回奔走,秘密發(fā)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在英勇就義之前,她說道:“怕死不當共產黨?!贝丝?,我仿佛看到劉胡蘭穿著粗布衣服,剪著剪著齊耳短發(fā),眉宇間透露毅力,眼睛怒睜,嘴角微翹,面對兇狠的敵人,昂首挺胸,從容不迫,勇敢的景象。我深思,一個只比我大兩三歲的姐姐,竟有如此大的勇氣,讓我十分的敬佩,而在這敬佩的同時也滲著幾分感動,因為他們這些革命烈士的冒死工作,才能有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不禁想高呼:“共產黨萬歲,革命烈士萬歲!”

“劉胡蘭、黃繼光、董承瑞、江姐、夏明翰……這一個個耳熟能詳?shù)拿衷谖叶吘镁没厥幹?,我們要向革命烈士們學習學習再學習!

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材料4

黃公略自幼隨父親黃秀峰學習,10歲入峒山小學讀書,畢業(yè)后入永豐高等小學就讀。黃公略從小就同情勞苦人民,好打抱不平,他很喜歡吟誦屈原名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愿遙起而橫奔兮,覽民尤以自鎖”,從小便立下報國志向。他也很喜歡讀史書,因仰慕漢代張良為人,聯(lián)想到張良在圯上受兵書于黃石公而精通韜略的故事,乃改名公略。

1914年畢業(yè)后,黃公略回鄉(xiāng)教私塾。1915年父親病逝,異母長兄不務正業(yè),歧視公略母子。他憤而投軍,結識彭德懷。11916年參加湘軍,1922年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次年結業(yè),回湘軍任連長,后隨部加入國民革命軍第二軍。1926年,參加北伐戰(zhàn)爭,立有戰(zhàn)功,同年在黃埔軍校進修。1927年12月,參加廣州暴動,并加入中國共產黨,起義失敗后,黃公略回到家鄉(xiāng)。

1928年3月黃公略從黃埔軍校畢業(yè),回到已改稱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五師的原部隊。此時彭德懷已任團長。由于一年未見,他們相互進行了試探,才知道都是同志。黃隨即任隨營學校校長。6月,任第三團第三營營長。1928年7月21日,因被國民黨發(fā)現(xiàn)他是中共黨員,要逮捕他,他被迫提前帶領三營在平江縣嘉義鎮(zhèn)舉行起義,旋率部抵縣城天岳書院參加彭德懷、滕代遠領導的平江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第十三師第四團黨代表。9月,彭德懷率主力上 井岡山,黃公略率紅五軍第一、第二、第三縱隊留在乎江、 瀏陽一帶堅持游擊戰(zhàn)爭,創(chuàng)建湘鄂贛蘇區(qū)。1929年8月底,彭德懷率部返回湘鄂贛后,他任第五軍副軍長。

1930年1月調任第六軍(后來改為第三軍)軍長,在贛西南地區(qū)領導發(fā)動群眾,發(fā)展革命武裝,將分散的游擊區(qū)連成片,形成大塊根據(jù)地。(《大事年表》中毛澤東著名詩詞《蝶戀花·從汀州到長沙》所寫的“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即為此時之事。)1930年底,在中央蘇區(qū)第一次反“圍剿”中,他率部利用有利地形,阻擊國民黨軍第十八師的連續(xù)進攻,為兄弟部隊將其 包圍贏得時間,并配合兄弟部隊將其全殲。

1931年5月,在第二次反“圍剿”中,在中洞設伏,居高臨下,一舉圍殲敵二十八師師部, 為五戰(zhàn)五捷首開勝局。9月,在第三次反“圍剿”中,又于老營盤殲敵一個旅。15日,他率部行至吉安東固六渡場時,遭敵機襲擊,身負重傷犧牲。

為紀念黃公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以吉安、吉水兩縣的紅色區(qū)域為主成立“公略縣”,同時在東固和瑞金各修建了一座紀念黃公略的“公略紀念亭”,將中國工農紅軍第2步兵學校命名為“公略步兵學?!薄?/p>

黃公略是我國著名的軍事家,他曾與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齊名,被人們并稱為“朱毛彭黃”。黃公略一生雖然短暫,卻為我國的革命事業(yè)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祖國人民會永遠緬懷他!

1898年

1月出生于湖南省湘鄉(xiāng)縣桂花鄉(xiāng)高模沖。

1916年

投筆從戎,入湘軍第2師第3旅第6團當兵,后被提升為排長,期間結識彭德懷。

1922年

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

1923年

從湖南陸軍講武堂結業(yè),回湘軍任連長,后隨部加入國民革命軍第二軍。

1926年

參加北伐戰(zhàn)爭,在攻占武昌城等戰(zhàn)斗中立有戰(zhàn)功。同年底入黃埔軍校高級班學習。

1927年

12月,參加廣州暴動,并加入中國共產黨,起義失敗后,黃公略回到家鄉(xiāng)。

1928年

7月同彭德懷等領導平江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13師4團黨代表,后任紅5軍第2縱隊縱隊長。同年11月紅5軍主力開赴井岡山后,他率部留在平江、瀏陽一帶發(fā)動群眾,開展游擊戰(zhàn)爭,創(chuàng)建湘鄂贛蘇區(qū)。

1929年

9月任紅5軍副軍長,參與指揮紅5軍向北開辟鄂東南地區(qū),向南打通與湘贛蘇區(qū)聯(lián)系的作戰(zhàn)行動,擴大了湘鄂贛蘇區(qū)。

1930年

1月,調任紅六軍軍長,負責在江西西南部開辟根據(jù)地,雖然率領的并非紅軍主力部隊,但是黃公略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為中央蘇區(qū)的建立打下了基礎。6月,任紅一軍團紅三軍軍長,年底參加了中央蘇區(qū)第一次反圍剿戰(zhàn)爭。在龍岡戰(zhàn)斗中,紅三軍作為主力參戰(zhàn)。其后又率部參加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圍剿戰(zhàn)爭,參加富田戰(zhàn)斗、老營盤戰(zhàn)斗、方石嶺戰(zhàn)斗等。

1931年

9月15日,黃公略率領紅三軍在贛南東固行軍時遇敵機空襲,被低空盤旋的敵機掃射擊中腹部,因失血過多于當夜犧牲。

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材料5

孩童時代

楊開慧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板倉。其父楊昌濟是聞名三湘的學者,他思想先進,開慧雖為女兒身,但父親也為她取了名、字、號。1904年,楊昌濟懷著救國救民的抱負,遠涉重洋去留學,楊開慧在母親向振熙的撫養(yǎng)下度過了童年。

1908年,楊昌濟從國外來信,囑咐楊開慧的母親一定要送開慧上學,隨后楊開慧破例進入長沙第四十初級小學,在當時的板倉女孩子還沒有上學讀書的先例,楊開慧開了風氣之先成為該校第一批女學生,也是班上年齡最小的學生。楊開慧在楊公廟小學讀了三個學期后,轉到離板倉五里路的儲能學校。辛亥革命發(fā)生后不久,楊開慧回家動員不識字的媽媽也進學校讀書,便和媽媽一起轉到離家20多里的衡粹女校,媽媽讀實業(yè)班,她讀附設小學班,母女同校讀書一時被傳為佳話。后因衡粹女校要遷到長沙,楊開慧又轉到麻林橋附近的縣立第一女子高校,一直讀到畢業(yè)。

青年時代

1913年,楊昌濟從國外歸來,任教于長沙湖南省立第一師范。楊開慧跟隨母親陪伴從國外留學回湘的父親,從鄉(xiāng)下到長沙大鵝塘居住。楊昌濟以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品德吸引著向上有為的學生,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經(jīng)常去楊家向老師請教各種救國救民的大道理,正是在這其間,楊開慧第一次見到毛澤東。從遷居長沙到楊昌濟病逝,楊開慧沒有再進入學校,一直在家里由父親指導自學。當毛澤東等來家向父親請教時,她總是搬一條小凳坐在旁邊,聽他們談論治學、做人之道,研討朝代興衰,探尋救國救民真理。毛澤東和楊開慧日漸熟悉。

1918年6月,楊昌濟應聘為北京大學教授,舉家北遷。1918年秋,為了組織新民學會會員赴法勤工儉學,毛澤東第一次來到北京,前去看望老師楊昌濟并在楊家小住,并經(jīng)恩師介紹,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任助理員。毛澤東雖是暫住楊家,小師妹和他接觸的機會卻多了,毛澤東每天清晨起來堅持洗冷水澡鍛煉身體,而且寒冬臘月都是這樣堅持著,這也使得楊開慧從內心深處對他產生了一種敬佩,正是這時毛澤東和楊開慧開始相愛。

1919年12月8日,毛澤東率驅張(敬堯)代表團第二次到了北京,也住在楊家。不久,楊昌濟染病,楊開慧日夜侍于病榻之側,并為父親讀書讀報。每期《新青年》是必讀之書,從這里,楊開慧汲取了許多新思想新道德。1920年1月,楊昌濟不幸病逝,北京和長沙的教育界都為楊昌濟開了追悼會,毛澤東以半生半婿的身份參加守靈,幫助料理后事,父親病逝后楊開慧隨母親、哥哥回湖南。

楊開慧回到長沙,得到父親生前好友的關照,在李淑一父親的幫助下進入教會學校福湘女中讀書,和后來成為柳直荀烈士夫人的李淑一住在同一寢室。楊開慧在校期間不做禮拜,破壞校規(guī),還經(jīng)常出去搞學生運動,奔走于各校組織講演隊走上街頭,宣傳學聯(lián)的主張。因此不久被保守的福湘女中開除。

1920年8月,毛澤東在長沙成立了文化書社,楊開慧得知書社缺經(jīng)費后,還回家動員母親把父親去世時親友們送的奠儀金,拿出一部分來支持毛澤東,同時她還參加了書社的工作。

1920年湖南教育界、學界就婦女教育問題展開熱烈討論,“男女同校”成為討論中的熱門話題。要開風氣之先,需有勇敢者帶頭,需要非凡的魄力和膽識。楊開慧想進男校,和毛澤東商量,毛澤東非常支持。1920年9月,楊開慧串聯(lián)了福湘、周南兩女校的5名女學生,毅然進入岳云男子中學,成為全省男子中學中第一批女學生。

1920年冬,楊開慧加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湖南第一批團員。就在這時,她與毛澤東結婚。他們一不置嫁妝,二不坐花轎,三不布新房,四不辦酒席,也沒有送親客。楊開慧獨自一人提著一個裝著衣服的小箱子,來到了毛澤東的住處第一師范教員宿舍,以同居來表示結婚,用他們的話來講叫“不做俗人之舉”。過了一段時間,才請來一些摯友吃飯,這頓飯總共用了6塊大洋,吃到最后他倆向各位客人宣布:“我們結婚了!”

革命歲月

1921年夏,毛澤東同何叔衡一起,赴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2年初,楊開慧加入中國共產黨。以黨齡而論,楊開慧在女性中僅次于北大的繆伯英(何孟雄之妻),共產黨第二個女黨員的身份。中共“一大”后,毛澤東建立了中共湘區(qū)委員會,任區(qū)委書記,楊開慧負責區(qū)委的機要和交通聯(lián)絡工作,成了毛澤東的得力助手。他們把家安在了長沙市郊外清水塘22號,這也是區(qū)委所在地。她經(jīng)常往來于文化書社、船山學社等黨的秘密聯(lián)絡點,傳送黨的文件和指示,協(xié)助毛澤東收集資料,抄寫文稿,同時照料毛澤東的生活起居,使他有精力從事日益繁重的革命工作,楊開慧當時把她母親也接來跟著住在一起。

1922年,毛澤東創(chuàng)辦了湖南青年圖書館,楊開慧主持圖書館的一切事務。1922年10月,楊開慧生了第一個孩子,取名毛岸英。楊開慧一邊帶孩子,一邊協(xié)助毛澤東工作。1923年4月,毛澤東到上海黨中央工作,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1923年11月 次子毛岸青在板倉家中出生。1924年,楊開慧帶著岸英和岸青兩個孩子也來到了上海,并同向警予一起去紗廠組織女工夜校,為此還專門學習用上海話講課。

1925年2月,隨毛澤東回到韶山開展農民運動,協(xié)助毛澤東創(chuàng)辦農民夜校,在農民夜校擔任教員。她不僅一直照顧丈夫生活并帶孩子,也幫助聯(lián)絡同志,還幫毛澤東找資料、抄寫文章。

1925年12月 離開韶山轉往廣州協(xié)助毛澤東收集、整理資料,編寫文稿,負責聯(lián)絡工作。

1926年隨毛澤東在廣州開展革命工作。

1927年初,毛澤東對湖南農民運動進行考察,楊開慧把大量的調查材料進行分類整理,工整地抄寫下來。3月,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中共湖南區(qū)委機關報《戰(zhàn)士》上首次刊登,里面也凝聚了楊開慧的心血。1927年4月三子毛岸龍在武昌出生。

“八七”會議后,毛澤東潛回湖南,趕到板倉看望在此隱蔽的妻子和三個孩子,又在楊開慧陪伴下潛入長沙,住進了岳父留下的那座掛著“板倉楊”匾額的房子。毛澤東日夜進行暴動的準備,楊開慧則照料著丈夫的生活。8月底,毛澤東去指揮秋收起義,行前囑咐楊開慧照顧好孩子,參加一些農民運動。楊開慧給丈夫帶上草鞋,要堂弟楊開明送一程,并叮囑毛澤東最好扮成郎中(醫(yī)生)。這次話別,是這對夫婦的永訣!

此后,楊開慧獨自帶著孩子回到長沙板倉開展地下斗爭。面對嚴重白色恐怖,在與上級組織失去聯(lián)系的情況下,楊開慧參與組織和領導了長沙、平江、湘陰等地武裝斗爭,發(fā)展黨的組織,堅持斗爭整整3年。

被捕犧牲

1930年,紅軍兩次攻打長沙。湖南軍閥何健把對朱、毛紅軍的仇恨都發(fā)泄到楊開慧身上。他出了1000銀元的賞格捉拿楊開慧。楊開慧在群眾的掩護下,幾次都逢兇化吉躲過了敵人的追捕。1930年10月24日,楊開慧潛回板倉看望母親和孩子,被軍閥密探發(fā)現(xiàn),當晚凌晨80余人團團包圍了楊開慧的家。她被逮捕時,連同8歲的兒子毛岸英和保姆也一同被抓去。

她先被關在國民黨的“清鄉(xiāng)司令部”,怕有人劫獄,又轉移到長沙陸軍監(jiān)獄。轉移時,押簽上注明:“最嚴重的政治犯,女共黨楊開慧一名,附小孩一名,女工一名?!彼龓еL子毛岸英坐牢,面對國民黨長沙警備司令部“鏟共隊”的種種威逼利誘,嚴刑拷打,她堅貞不屈,大義凜然:“你們要打就打,要殺就殺,要想從我的口里得到你們滿意的東西,妄想!”“砍頭只像風吹過!死,只能嚇膽小鬼,嚇不住共產黨人!”中共地下黨和楊開慧的親屬們也四處營救,許多知名人士也出面保釋。何健迫于壓力,對下屬交代:只要楊開慧同意登報聲明與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就可交保釋放,其他問題都可不再追問。楊開慧則斬釘截鐵地回答:“我死不足惜,愿潤之的事業(yè)早日成功!”“要我與毛澤東脫離關系,除非??菔癄€!”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于瀏陽門外識字嶺英勇就義,年僅29歲。

在江西指揮紅軍反“圍剿”的毛澤東得知楊開慧犧牲的消息,寄信給楊家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p>

解放后,毛澤東仍常懷念楊開慧。1957年,他給故人柳直荀的遺孀李淑一回信時,寫下了《蝶戀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驕楊君失柳”。對女子的稱呼本應用“嬌”字,當年推薦楊昌濟去北京大學任教的章士釗曾“驕楊”當作何解,毛澤東則說:“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

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板倉

1913年:隨父親遷往長沙

1918年:楊昌濟到北京大學任教,楊開慧隨父北京

1920年:加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0年冬:與毛澤東結婚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5月:毛澤東與賀子珍結婚

1930年10月:被長沙警備司令部逮捕

1930年11月14日:就義于長沙

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