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湯洪波個人事跡

| 澤慧


2023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湯洪波個人事跡篇1

湯洪波1995年入選飛行員;2010年入選航天員。從天空到太空,一字之差,但需要學的東西太多太多?;A理論、體質訓練、航天環(huán)境耐力與適應性訓練、航天專業(yè)技術……完成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變,除了要有堅強的體魄,還要完成八大類上百個科目的學習和訓練。湯洪波說,航天員訓練是艱苦的,不斷挑戰(zhàn)生理和心理的極限。面對巨大挑戰(zhàn),他這樣激勵自己,“雖然我不是最聰明的,但我可以做最努力的?!?/p>

在72小時“睡眠剝奪”訓練中,要在狹小空間內完成各種工作,全程與外界隔絕。在野外生存訓練中,需要用頑強的意志和豐富的生存技能克服種種困難?!澳切┐虿坏刮覀兊模K將讓我們更強大。”湯洪波說,10年的堅持,無數(shù)的汗水,靜靜的等待,是因為有航天夢在支撐。

時光不負有心人。歷經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訓練,航天員湯洪波與戰(zhàn)友一起駕乘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首次入駐我國自主建造的空間站,圓滿完成載人航天任務。

湯洪波回憶說,他們在任務期間,進行了兩次空間出艙活動,每次出艙時間都長達六七個小時;3個月期間,要完成安裝實驗設備等很多、很重的任務。雖然有壓力,但他更有信心。他相信航天科技人員和自己的能力,也給自己定下“零差錯”完成任務的目標。

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飛行,從短期停留到中期駐留,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過程,是一次次開拓創(chuàng)新、飛天逐夢的跬步成千里。湯洪波說,目前,通過4個乘組接續(xù)奮斗,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中國空間站未來可期。

2023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湯洪波個人事跡篇2

湯洪波,男,漢族,籍貫湖南湘潭,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

湯洪波曾參加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在這次飛行任務中,他和其他兩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一起順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23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湯洪波個人事跡篇3

今年6月17日至9月17日,湯洪波與乘組航天員指令長聶海勝、航天員劉伯明一起執(zhí)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

在軌期間,乘組3人用大約一周時間,建立空間站載人環(huán)境,完成大量航天醫(yī)學、空間科學實(試)驗,并且兩次空間出艙完成艙外設備安裝任務,在軌飛行3個月后成功返回地球。

湯洪波描述了自己親歷的太空工作生活的“宜居性”。他說,以前,準備一頓飯大概需要一個小時,現(xiàn)在半小時左右就能吃熱飯、吃熱菜、喝熱湯,“在一定的程度上,如果有時間,我們還能實現(xiàn)喝酸奶的自由?!?/p>

在睡的方面,湯洪波透露“三個人都可以睡安穩(wěn)覺”,“ 因為我們睡眠區(qū)有一個音箱,不是聽音樂的,是和系統(tǒng)連接起來的,一旦有情況,報警信息可以通知到航天員的每一個睡眠區(qū),大家可以睡得比較安穩(wěn)?!?/p>

另外,在智能家居方面,可以通過手機控制廚房的微波爐、熱風加熱機……

他還記得,在太空時,他曾經給孩子寫過信:希望他眼中有陽光,肩上有責任,心中有夢想?!捌鋵嵨乙彩沁@樣要求自己的,在為夢想、為自己的使命奮斗過程中,其實是很幸福得,也是朝氣蓬勃的日子?!?/p>

回憶那段經歷,他感慨,“太空的生活很美好,回家的感覺也真的好?!?/p>

2023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湯洪波個人事跡篇4

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飛行,從短期停留到中期駐留,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過程,是一次次開拓創(chuàng)新、飛天逐夢的跬步成千里。湯洪波說,目前,通過4個乘組接續(xù)奮斗,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中國空間站未來可期。

“要想向上生長,先要向下扎根”“當個人奮斗與國家需求疊合在一起,這種奮斗是事半功倍的”“永遠相信持續(xù)努力的力量”……在近1個小時的報告會上,現(xiàn)場為湯洪波,為中國航天人堅定理想信念、奮勇追夢前行的掌聲,一次次響起。

“受益匪淺,深受觸動,是一場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洗禮?!毕嫣犊h人武部軍事參謀王漢雄坐在臺下,認真聆聽,不時做著筆記,“他們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和忍受的各種高強度、高難度訓練,從湯洪波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航天人的堅定信念、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感人肺腑、激人奮進!”

2023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湯洪波個人事跡篇5

“太空之行”留給湯洪波很多回憶,而這一刻,他等了11年。

1999年畢業(yè)于空軍第五飛行學院的湯洪波曾是一名戰(zhàn)斗機飛行員,安全飛行1000多小時,2010年,他通過層層選拔成為一名航天員。

雖然選拔過程已經過去很久,湯洪波感嘆“很多細節(jié)還歷歷在目”?!昂教靻T的選拔項目特別多,我們在北京要選拔一個月的時間,很多項目都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當時參加選拔的人,誰也不知道最終能否留下來,很多人都是一個項目沒有過關,就被淘汰了,整個過程很驚險,充滿著忐忑。所以這么多年下來,濃縮的一個詞,選拔的記憶就是‘忐忑’。”

雖然湯洪波曾是空軍戰(zhàn)斗機飛行員,經歷過很多高難度的訓練選拔項目,但是當了航天員以后才發(fā)現(xiàn),訓練科目之多、維度之廣、要求之高,是有些出乎他意料的。

他向記者描述了“72小時狹小環(huán)境剝奪睡眠試驗”訓練項目,“3人在一個很小的房間里,這個房間是沒有窗戶的,要在這個房間里持續(xù)高強度工作72個小時,中間不能打盹,一打盹外面監(jiān)控人員就有電鈴,一按,嚇一跳?!?/p>

2023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湯洪波個人事跡篇6

在16日上午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湯洪波發(fā)表感言時說:“要想向上生長,先要向下扎根!”聽到這句話,湯海秋特別有感觸,“‘洪波伢子’就是這樣一個人,能吃苦,特別戀家,還一直求上進!”“特別能吃苦可能是我們家的‘遺傳’,”湯海秋笑著說,“我們家的大人都能吃苦,孩子也一樣!”他記得,“洪波伢子”十二三歲時就在學習間隙里幫家里鋤草、扮禾、喂牛了,暑假期間有時還白天“雙搶”晚上守夜輪軸轉。湯海秋認為,正因為兒子從小就接受了很好的勞動鍛煉,為他后來能夠承受住艱苦的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湯海秋說,1995年兒子入伍后,有一次他偶然聽說兒子在訓練后累得“樓都爬不上了”。問兒子,兒子只是淡淡地笑笑。“平時給我和他媽媽打電話,也總是問我們身體怎么樣,從來不提他訓練有多辛苦?!本褪沁@個“洪波伢子”,內心卻十分戀家?!叭胛槎级嗄炅?,現(xiàn)在一般每周要給我們打一兩個電話,”在湯海秋眼中,兒子永遠是那個沒長大的樣子,“每次一回家,就沖著我們嚷嚷要吃家里種的小菜!”

前些年,湯洪波想接爸媽到北京自己家里多住一會兒,可老人家閑不住,總記掛著家里的農活,待不了多久就回來了。這讓做兒子的沮喪了老半天,因為工作性質他回老家一趟并不容易。不過,還是兒子有辦法。去年疫情期間,湯洪波向在父母身邊務農的弟弟特別交代,讓弟弟在老家的院子里安裝兩個攝像頭?,F(xiàn)在,父母家人在院子里養(yǎng)雞、洗菜,他都可以在閑暇時看得清清楚楚。兩位老人還經常可以聽到遠在北京的兒子、孫子向他們喊話的聲音,“感覺特別親切”。

“兒子戀家,可工作、學習上從不含糊!”湯海秋記得,兒子小時候的學習成績“只能算一般”,但特別上進,特別要強?!昂椴ㄘ笞印毕矚g讀書,還在念書的時候就特別喜歡看各種書籍。入伍后每次回家都不愛出去玩,常常帶了書躲進房間里學習。高三畢業(yè)“招飛”時,他跟家里人說,因為體格原因以前飛行員招北方人比較多,湖南人招得并不多,但他想去“試一試”。沒想到,這一試就成功了!“喜訊傳來的那一天,‘洪波伢子’高興得不得了,蹦著跳著還放起了鞭炮!”說到這里,湯海秋找出一張兒子剛入伍后寄回來的生活照。照片里,一身軍裝的湯洪波筆直地站在松林旁,離他幾米遠的地方,矗立著一尊“鯉魚躍龍門”的雕像。

2023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湯洪波個人事跡篇7

長驅無垠,逐夢九天。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十二號”,時光荏苒五十一年,中國航天人一次次智慧勇氣的無畏探險,一趟趟滿載而歸的科學探索,讓中國航天精神熠熠生輝。

自強不息、開拓創(chuàng)新,是邁向航天強國的動力源泉。20世紀50年代,中國經濟基礎薄弱,面對高投入、高難度、高風險的載人航天事業(yè)以及一些國家處心積慮地嚴密技術封鎖,我們并沒有膽怯退縮,而是毅然決然奮勇向前。以錢學森為代表的一大批航天事業(yè)的科研工作者,他們放棄國外優(yōu)越的條件,告別繁華喧囂的城市,隱姓埋名、扎根深山、攻堅克難。沒有技術,就用最笨的辦法一點點摸索,推進劑原料配比換了三四十種配方終于成功;沒有電子計算機,就用半自動的手搖計算器,算盤算了一年將軌道計算出來……中國航天人們始終卯足“外國人能搞成,我們也一定能”的一股勁兒,實現(xiàn)了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再到“探月工程”的里程碑式跨越,從無到有的歷史經驗一再表明,航天技術是國家參與世界競爭的“國之利器”,只有通過不懈嘗試與探索才能走出一條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只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真正將祖國發(fā)展與安全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忘我奉獻、不計得失,是逐夢星辰大海的理想內驅。連日來,乘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駐空間站天和核心艙,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楊洪波的太空之旅牽動人心。而隨著報道的深入,一段段鮮為人知的航天故事逐漸進入公眾視野,特別是“備份航天員”這一特殊群體的奉獻讓人肅然起敬。眾所周知,從翱翔九天的飛行員,到沖出地球的航天員,要優(yōu)中擇優(yōu),強中選強,歷經千錘百煉。而備份,可能意味著再也沒有機會出征太空,但每一位航天員們仍在默默苦練,時刻準備接受祖國和任務的挑選。正如無緣神舟十二號的“備份航天員”鄧清明在談任命感受時說的:“不管主份,還是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焙臀鞣絻r值觀里憑借一己之力拯救世界的英雄形象不同,中國人所推崇的英雄,未必站在最高點被聚光燈籠罩,未必擁有響亮的名號被成團簇擁,他們更多時候以集體的形象出現(xiàn)、以平凡的身份出現(xiàn),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成功,哪里需要自己就去哪里,國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航天精神始終秉持著一個堅定的理想信念:只有大家與集體同心同向、與國家同頻共振,時代才可能向前、國家才可能向上。

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是詮釋大國自信的精神內核。一直以來,某些西方國家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的發(fā)展,在航天等高科技領域更是采取各種措施阻撓相關機構與中國開展合作,生怕中國從中獲得競爭力,因此當年中國被排斥在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項目”之外,而中國在太空合作方面一直態(tài)度積極,中歐的雙星計劃、中法的海洋衛(wèi)星、中俄的國際月球科研站等,都見證著中國在太空領域一貫的開放與包容。如今“天宮”空間站開門迎客,在大洋的彼岸,敞開懷抱、面帶微笑:“你好,歡迎登艙!”不摻雜自身私利,不搞排他小圈,這種“海納百川”的態(tài)度,進一步彰顯中國在國際上的自信、平等的形象。面對外太空的探索,“封閉”與“開放”兩種態(tài)度,也正在導向不同的效果,科學是武器,威脅的破除需要全世界的聯(lián)合監(jiān)測與努力,人類越早實現(xiàn)真正的天下大同,在未來的星際競爭中才越安全。從“神舟”到“嫦娥”“玉兔”再到“天宮”“天問”,中國同其他國家頭頂同一片藍天,為宇宙謎題攜手“問天”,中國的太空探索,是一次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太空征程。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笆奈濉卑l(fā)展的藍圖已經繪就,中國航天人將繼續(xù)發(fā)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精神,把創(chuàng)新作為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一步一個腳印開啟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新征程。

1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