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革命英雄烈士事跡
偉大革命英雄烈士事跡精選篇1
羅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縣人。
原名雨成,新化縣松山鄉(xiāng)人。少時在維新、文德小學讀書,后因家貧輟學。1945年冬,去乾城縣所里鎮(zhèn)(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師附小就讀。1947年,考入省立九師,畢業(yè)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學高中部求學,并改名羅盛教。
由于家境貧寒,羅盛教11歲時才上小學,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學了。為了有口飯吃,父親將他送去當了道士。14歲那年,他不得不到鎮(zhèn)上叔叔開的雜貨鋪幫工。
1949年,羅盛教的家鄉(xiāng)解放了。這年11月,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湘西軍政干部學校的一名學員。羅盛教文化程度較低,聽起課來感到吃力,抓不住重點,筆記記不全。為了不掉隊,每次下課后,他都要將別人的筆記借來,和自己的筆記對照,查缺補課,然后用鋼筆工工整整地抄寫一遍。在建校勞動中,需要將倒在河中的一棵樹抬到岸上搭橋用。羅盛教第一個跳進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帶動下,全班二三十個同學都跳進河里,最終將樹拖上了岸,搭起了橋。1950年2月1日,羅盛教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1年4月,羅盛教響應黨的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并隨部隊奔赴朝鮮。
任志愿軍第47軍141師偵察隊文書。在朝鮮他曾參加了1951年陣地防御作戰(zhàn)。
在朝鮮的.日子里,羅盛教時時感到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他和駐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鄉(xiāng)們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他經(jīng)常幫房東大媽擔水、劈柴,鄉(xiāng)親們都夸獎羅盛教是好樣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羅盛教和戰(zhàn)友宋惠云一起去河邊練習投擲榴彈。正值隆冬季節(jié),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蓋住,幾個兒童正在滑冰,笑聲陣陣。忽然,傳來了呼救聲,有人掉進冰窟窿了!羅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彎腰,直沖過去。他一邊跑一邊飛快地脫掉身上的衣服,之后跳進了冰河里。過了好一會,羅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氣,又鉆進水里。又過了一會,羅盛教最終將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當那少年兩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時,突然,嘩啦一聲,冰又塌了,少年連人帶冰又落入水中。這時羅盛教全身已凍得發(fā)紫,體力已快消耗殆盡,但他卻又一次潛入水中,好久,才用頭和肩將少年頂出水面。這時宋惠云已將一根電線桿拖到河邊,少年抱住電線桿被拉上了岸。人們急切地等待著羅盛教,然而,他卻再也沒有上來。為了救落水的朝鮮兒童,羅盛教英勇獻身。
全村老百姓都趕到了河邊,沉痛哀悼這位英雄的志愿軍戰(zhàn)士。村民們將羅盛教安葬在村莊邊的佛體洞山。
1952年2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領(lǐng)導機關(guān)為羅盛教追記特等功,同時授予“一級模范”、“特等功臣”的稱號。同年4月1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決定追認羅盛教為“模范青年團員”。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勛章及一級戰(zhàn)士榮譽勛章。
偉大革命英雄烈士事跡精選篇2
周銀海,1933年生,江蘇靖江侯河鄉(xiāng)幸福村人。家境貧困,主要靠父母種地主的租田生活,生活朝不保夕。幼小的周銀海不得不幫大人干活,有時挖點野菜充饑。
1940年新四軍東進,周銀海的家鄉(xiāng)獲得解放,從而使他有機會入學讀書,接受革命教育。1943年,鄉(xiāng)里成立農(nóng)抗會和兒童團,周銀海高興地報了名,成為一名兒童團員。從此,他白天上課,晚上到村頭、路口站崗放哨,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wù)。
一天傍晚,周銀海扛著紅纓槍在路口站崗,突然村外來了一人。此人身穿長袍,頭戴禮帽,腋下夾著一只小布包,像是教書先生。周銀海想:“怎么從來沒有見過這個人?”于是便舉起紅纓槍,攔住來人要路條。那人見此情況,連忙掏出路條給周銀海看。這時,鄉(xiāng)農(nóng)抗會吳會長正好路過此地,一看來人是縣委的陳部長,兩人不禁哈哈大笑。陳部長見周銀海辦事認真,表揚了他,并鼓勵他好好學習,跟共產(chǎn)黨干一輩子革命。從此,周銀海在兒童團干得更出色了,不久當上了兒童團團長。此后,他經(jīng)常帶領(lǐng)兒童團員在村里唱歌、上操,在路口站崗、放哨,還多次配合民兵破路拆橋,常常受到區(qū)鄉(xiāng)干部和村民的贊揚。
1946年,土地改革運動在周銀海的家鄉(xiāng)展開。那里有8家大地主,都是遠近聞名的吸血鬼,剝削農(nóng)民心狠手毒。運動中,周銀海帶著兒童團員,配合民兵監(jiān)視地主的.行動。在一次斗爭地主的大會上,他領(lǐng)著兒童團不時高呼口號,使斗爭大會開得十分熱烈。這年冬天,蔣撕毀“停戰(zhàn)協(xié)定”,大舉進攻解放區(qū)。國8黨軍對靖江實行重點“清剿”。因為靖江是蘇中解放區(qū)南部的“門戶”,侯河區(qū)是靖江縣的老解放區(qū),迎祥鄉(xiāng)又是靖江的土改實驗鄉(xiāng),所以國8黨反動派決心要將這里的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干部斬盡殺絕。
1947年1月18日清晨,國8黨整編第四師對侯河地區(qū)進行“掃蕩”。周銀海發(fā)現(xiàn)敵情后,立即通知正在準提庵小學開會的鄉(xiāng)干部,要他們迅速轉(zhuǎn)移。為了掩護這些鄉(xiāng)干部撤退,周銀海挺身而出,將敵人引開,自己卻英勇被捕。
敵人將周銀海押進團部,逼他供出誰是共產(chǎn)黨干部和干部家屬,周銀海堅定地說:“我不知道!”。敵營長命令士兵把周銀海按倒跪在地上,一邊壓杠子,一邊要周銀海說出誰是共產(chǎn)黨,直至把周銀海壓昏過去。敵人又舀來一盆冷水潑向周銀海。周銀海透了口氣,一字一句地說:“你們這些狗東西,就是打死我,我還是不知道!”敵人又搬出老虎凳,把周銀海綁在凳上,腳后跟下塞進一塊塊大磚,上到四塊,他又一次暈厥過去。從上午直到深夜,敵人還在對這個鋼鐵般的少年不斷用刑。在敵人的酷刑下,周銀海一次次昏迷過去,但是始終沒有屈服。
第二天,敵人將全村鄉(xiāng)親集合在曬場上,把周銀海帶到人群面前,要他當場指認誰是共產(chǎn)黨干部和干部家屬。周銀海環(huán)視四周,大聲喊:“鄉(xiāng)親們,解放軍一定會打敗反動派!”敵人見無計可施,就放出狼犬,將周銀海身上的肉一塊一塊地咬下來……周銀海始終沒有屈服。敵人一無所獲,就將周銀海拖到曬場槍殺。剛滿 14周歲的周銀海壯烈犧牲!
解放后,靖江文教科曾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編入《兒童團長周銀海》一文,以他的光輝事跡教育全縣青少年。
偉大革命英雄烈士事跡精選篇3
英雄,是歷史巨人,更是人民心中的豐碑……
北京密云縣,有一位英雄母親。她的丈夫和6個孩子,全部為國捐軀。
這位偉大的母親叫鄧玉芬。
鄧玉芬是個倔強的女子,她堅信只要努力,家里人丁興旺,日子總有一天會好起來的?;楹?,她和丈夫借住在親戚家,靠租種地主家的幾畝地,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7個兒子。
好日子還沒有熬到,1933年長城抗戰(zhàn)失敗后,日本侵略者就把鄧玉芬的家鄉(xiāng)強行劃入了偽滿洲國。為了生活,她被迫搬到張家墳村東南的豬頭嶺山上,開荒度日。
1940年,八路軍10團挺進密云西部山區(qū)。在鄧玉芬的家門口,八路軍宣講抗日道理,字字句句都說到了她的心坎上。她知道,只有拿起刀槍打鬼子,才能挽救國家、拯救自己。
當年6月,10團組織游擊隊。鄧玉芬和丈夫商量:咱家有人,在打鬼子這件事情上,絕對不能含糊。就叫兒子打鬼子去吧!于是,鄧玉芬的大兒子永全、二兒子永水成為白河游擊隊的首批戰(zhàn)士。
9月,鄧玉芬知道游擊隊正缺人手,毫不猶豫地又把三兒子送去了白河游擊隊。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實行“三光”政策,制造“無人區(qū)”。鄧玉芬響應黨的號召,開展反“無人區(qū)”斗爭。她叫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兒子、五兒子找回來,在環(huán)境最殘酷的時候,參加了抗日自衛(wèi)軍模范隊。
1942年,抗日政府發(fā)出了“回山搞春耕”的號召。鄧玉芬和許多山地群眾決定重返“無人區(qū)”。她讓丈夫先回山里搭窩棚自己隨后就到。誰知丈夫走后沒幾天,竟傳來噩耗:丈夫、四兒子和五兒子在種地時遭日軍偷襲,丈夫和五兒子同時遇害,四兒子也被抓走了。
堅強的鄧玉芬沒有屈服。親友們勸她不要再回山。她拉起兩個小兒子,堅定地對他們說:“走,回家去。姓任的殺不絕,咱和鬼子拼了!”她又回到了豬頭嶺,拿起丈夫留下的鎬頭,沒日沒夜地開荒種地。
國難當頭,人命如螻蟻,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fā)生在這位母親身上。1942年秋,大兒子永全在保衛(wèi)盤山抗日根據(jù)地的一次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
1943年夏,被抓走的四兒子永合慘死在鞍山監(jiān)獄中。同年秋,二兒子永水在戰(zhàn)斗中負傷回家休養(yǎng),因傷情惡化無藥醫(yī)治死在了家里。三兒子也下落不明。
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面對沉重的打擊,鄧玉芬咬牙挺住了。只是,往日性格開朗的她,變得沉默寡言。春種秋收,做鞋做襪,照料傷員,她從不得閑。她的家成為八路軍和傷員的休息站,干部戰(zhàn)士到了她家,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樣。
戰(zhàn)士們就是她的親兒子!鄧玉芬為了讓傷員能多吃點兒,自己節(jié)衣縮食。家里養(yǎng)的幾只老母雞,雞蛋卻一個也舍不得給親兒子吃,統(tǒng)統(tǒng)送給了傷病員。戰(zhàn)士們都知道在密云的豬頭嶺有個鄧媽媽。
1944年春,日偽軍為了肅清“無人區(qū)”的抗日力量,圍住豬頭嶺一帶,一連折騰了7天7夜。小六兒跑丟了,她背著剛滿7歲的小七躲進一個隱蔽的.山洞里。她為了掩護藏在附近的鄉(xiāng)親和干部們,眼睜睜地看著幼子連病帶餓死在懷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了,中國人民勝利了。鄧玉芬眼噙淚花,告慰九泉之下的親人,咱們勝利了!
值得一提的是,唯一的兒子小六兒也被媽媽送去當兵。1948年在攻打黃坨子據(jù)點的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
在這場救亡圖存的偉大斗爭中,男女老少齊動員。為了保衛(wèi)家國,鄧玉芬獻出了一個妻子和母親的至愛,這是抗戰(zhàn)時期最普通的百姓代表,他們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偉大革命英雄烈士事跡精選篇4
英雄,是歷史巨人,更是人民心中的豐碑……
北京密云縣,有一位英雄母親。她的丈夫和6個孩子,全部為國捐軀。
這位偉大的母親叫鄧玉芬。
鄧玉芬是個倔強的女子,她堅信只要努力,家里人丁興旺,日子總有一天會好起來的?;楹?,她和丈夫借住在親戚家,靠租種地主家的幾畝地,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7個兒子。
好日子還沒有熬到,1933年長城抗戰(zhàn)失敗后,日本侵略者就把鄧玉芬的家鄉(xiāng)強行劃入了偽滿洲國。為了糊口,她被迫搬到張家墳村東南的豬頭嶺山上,開荒度日。
1940年,八路軍10團挺進密云西部山區(qū)。在鄧玉芬的家門口,八路軍宣講抗日道理,字字句句都說到了她的'心坎上。她知道,只有拿起刀槍打鬼子,才能挽救國家、拯救自己。
當年6月,10團組織游擊隊。鄧玉芬和丈夫商量:咱家有人,在打鬼子這件事情上,絕對不能含糊。就叫兒子打鬼子去吧!于是,鄧玉芬的大兒子永全、二兒子永水成為白河游擊隊的首批戰(zhàn)士。
9月,鄧玉芬知道游擊隊正缺人手,毫不猶豫地又把三兒子送去了白河游擊隊。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實行“三光”政策,制造“無人區(qū)”。鄧玉芬響應黨的號召,開展反“無人區(qū)”斗爭。她叫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兒子、五兒子找回來,在環(huán)境最殘酷的時候,參加了抗日自衛(wèi)軍模范隊。
1942年,抗日政府發(fā)出了“回山搞春耕”的號召。鄧玉芬和許多山地群眾決定重返“無人區(qū)”。她讓丈夫先回山里搭窩棚自己隨后就到。誰知丈夫走后沒幾天,竟傳來噩耗:丈夫、四兒子和五兒子在種地時遭日軍偷襲,丈夫和五兒子同時遇害,四兒子也被抓走了。
堅強的鄧玉芬沒有屈服。親友們勸她不要再回山。她拉起兩個小兒子,堅定地對他們說:“走,回家去。姓任的殺不絕,咱和鬼子拼了!”她又回到了豬頭嶺,拿起丈夫留下的鎬頭,沒日沒夜地開荒種地。
國難當頭,人命如螻蟻,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fā)生在這位母親身上。1942年秋,大兒子永全在保衛(wèi)盤山抗日根據(jù)地的一次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
1943年夏,被抓走的四兒子永合慘死在鞍山監(jiān)獄中。同年秋,二兒子永水在戰(zhàn)斗中負傷回家休養(yǎng),因傷情惡化無藥醫(yī)治死在了家里。三兒子也下落不明。
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面對沉重的打擊,鄧玉芬咬牙挺住了。只是,往日性格開朗的她,變得沉默寡言。春種秋收,做鞋做襪,照料傷員,她從不得閑。她的家成為八路軍和傷員的休息站,干部戰(zhàn)士到了她家,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樣。
戰(zhàn)士們就是她的親兒子!鄧玉芬為了讓傷員能多吃點兒,自己節(jié)衣縮食。家里養(yǎng)的幾只老母雞,雞蛋卻一個也舍不得給親兒子吃,統(tǒng)統(tǒng)送給了傷病員。戰(zhàn)士們都知道在密云的豬頭嶺有個鄧媽媽。
1944年春,日偽軍為了肅清“無人區(qū)”的抗日力量,圍住豬頭嶺一帶,一連折騰了7天7夜。小六兒跑丟了,她背著剛滿7歲的小七躲進一個隱蔽的山洞里。她為了掩護藏在附近的鄉(xiāng)親和干部們,眼睜睜地看著幼子連病帶餓死在懷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了,中國人民勝利了。鄧玉芬眼噙淚花,告慰九泉之下的親人,咱們勝利了!
值得一提的是,惟一的兒子小六兒也被媽媽送去當兵。1948年在攻打黃坨子據(jù)點的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
在這場救亡圖存的偉大斗爭中,男女老少齊動員。為了保衛(wèi)家國,鄧玉芬獻出了一個妻子和母親的至愛,這是抗戰(zhàn)時期最普通的百姓代表,他們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偉大革命英雄烈士事跡精選篇5
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zhàn)士邱少云,在____戰(zhàn)爭秋季戰(zhàn)術(shù)反擊戰(zhàn)中擔任潛伏任務(wù),臥火海忍劇痛,視紀律為生命,壯烈犧牲。戰(zhàn)后,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文藝工作團贈給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錦旗上寫道:“獻給中國人民志愿軍偉大戰(zhàn)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軍第15軍全體指戰(zhàn)員獻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祖國人民的光榮”。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____分會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光榮之家”。四川省軍區(qū)司令部、政治部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偉大人民的戰(zhàn)士,英雄不朽的功績”。
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銅梁縣關(guān)建鄉(xiāng)人,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zhàn),參加了____戰(zhàn)爭第五次戰(zhàn)役、鞏固陣地作戰(zhàn)及戰(zhàn)術(shù)反擊戰(zhàn)。
1952年10月11日,志愿軍第15軍在鐵原東北391高地反擊戰(zhàn)打響了。391高地位于鐵原東北10公里處,山勢險要,有敵軍1個加強連駐守,是敵軍安在志愿軍前沿陣地的一個“釘子”。拔掉這個“釘子”不僅可以改善志愿軍第15軍的防御陣地,而且可以對敵軍形成威脅。從志愿軍前沿陣地到391高地,中間有3000米的開闊地。為了縮短部隊沖擊距離,使戰(zhàn)斗發(fā)起具有突然性,該軍第29師第87團組織500名戰(zhàn)士,在當晚夜間隱蔽潛伏在距敵軍只有60米的草叢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戰(zhàn)士。
12日中午12時,突然飛來4架敵機,在潛伏區(qū)投下幾顆燃燒彈,有一顆落在離邱少云2米的地方,四散飛迸的燃燒液濺到他的腿上,身上的偽裝燒著了,火苗往上冒,頓時火團把他包圍了。邱少云身后有一條水溝,只要后退幾步,在泥水中打個滾,身上的烈火就可息滅。但他深知,這樣會被山頂上的'敵軍發(fā)現(xiàn),暴露目標。為了不暴露部隊的行動意圖,也為了500名戰(zhàn)友的生命安全及整個戰(zhàn)斗的勝利,他嚴守潛伏紀律,在烈火燒身時,不驚慌,不呼救,堅定地趴在地下,忍著劇痛,咬緊牙關(guān),一聲不吭,巋然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燃燒了30多分鐘,光榮犧牲。至下午17時,已經(jīng)潛伏了19個小時的第3營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守軍發(fā)起沖擊,經(jīng)40多分鐘戰(zhàn)斗,攻占了391高地,全殲南朝鮮軍第9師第51團1加強連。邱少云為這次反擊戰(zhàn)的最后勝利,在烈火持續(xù)的燃燒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的革命意志,中國共產(chǎn)黨志愿軍某部委員會追認他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中國人民志愿軍領(lǐng)導機關(guān)于1952年11月6日給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獎?wù)?、一級國旗勛章,并將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91高地石壁上:為整體、為勝利而犧牲的偉大的戰(zhàn)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偉大革命英雄烈士事跡精選篇6
銘記!昆侖之巔的“高光時刻”
最近,有一句話很火,“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是年僅18歲的陳祥榕寫下的錚錚誓言。巍巍喀喇昆侖,常年冰雪覆蓋、高寒缺氧,就在這樣的生命禁區(qū),一茬茬年輕的官兵戰(zhàn)斗在衛(wèi)國戍邊一線,用生命踐行中國之領(lǐng)土,一寸都不能讓。
中央軍委授予祁發(fā)寶“衛(wèi)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wèi)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中國用行動證明,祖國不會忘記英雄,人民不會忘記英雄。
鮮血和生命珍貴,雖九死其猶未悔。春節(jié)剛過,萬物復蘇,新疆的喀喇昆侖仍舊是白雪皚皚,嚴寒刺骨。一代代邊防士兵就是在這樣極度惡劣的條件下巡邏、放哨,他們說,他們就是界碑。當外軍違反國際協(xié)定,越線搭橋、修建道路,單方面進行惡意挑釁時,團長祁發(fā)寶同志,本著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僅帶幾名官兵前出交涉,卻遭到對方暴力攻擊,與數(shù)倍于己的外軍展開殊死搏斗,營長陳紅軍、戰(zhàn)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奮力反擊,戰(zhàn)士肖思遠突圍后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zhàn)友,戰(zhàn)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們用年輕的生命守衛(wèi)了國家的尊嚴,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用鮮血染紅了鮮艷的五星紅旗,用短暫的一生踐行了軍人的使命,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鐵血英雄。
團圓和領(lǐng)土寶貴,青春熱血仍無畏。這個春節(jié),我們感受著微風不燥、陽光正好,沉浸在團圓的喜悅之中,是他們用身軀擋住了寒風凌冽,是他們用生命守住了暖暖春光,是他們用小家的分離換得了大家的團圓?!扒宄旱膼郏粸橹袊?,剛?cè)胛榈摹?0后”新兵陳祥榕執(zhí)筆寫下八字戰(zhàn)斗口號,用自己光輝燦爛的一生詮釋了一名守邊軍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渴望愛情的年齡,肖思遠的錢包里珍藏著一張漂亮女孩的照片,執(zhí)子之手,與子攜老的誓言再難實現(xiàn);23歲的王焯冉和戰(zhàn)友們連夜渡河增援一線,一只腳被卡在水下巨石縫中,危急時刻,他將戰(zhàn)友猛地推向岸邊。他們都是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選擇參軍入伍,選擇戍守邊疆,用生命彰顯了青春無畏,他們的精神永遠矗立在喀喇昆侖之巔。
高原和青春相匯,山河寸土不后退。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需要我們?nèi)珖舷聢F結(jié)一心共同守護,中華文化倡導“和而不同”“睦鄰友邦”“天下太平”的價值取向,愛好和平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國從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就像國防部發(fā)言人任國強所說,面對20__年印軍非法越線、率先挑釁、暴力攻擊中方前出交涉人員,造成雙方人員傷亡,責任全在印方。歷史不容篡改,英雄不能遺忘,廣大人民有權(quán)利知道事實的真相,看清其中的是非曲直。愛好和平不等于軟弱可欺,中華民族不會侵略別的國家,不會干涉他國內(nèi)政,不會覬覦他國利益,但也決不允許其他國家損害我們自己的利益,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wèi)守候;哪怕風似刀來山如鐵,祖國山河一寸不能丟。這是高原邊防官兵最喜愛的一首歌,更是千千萬萬高原戰(zhàn)士為之奮斗、不惜獻出生命的初心和使命。
偉大革命英雄烈士事跡精選篇7
謝榮策,1931年11月13日,誕生在遼中縣茨榆坨鎮(zhèn)茨榆坨村一個貧苦農(nóng)民的家庭,小時候因生活所迫,9歲就給地主放豬、放牛,受盡了地主老財?shù)陌侔闩按?。在他幼年的心靈里,就埋下了對地主老財仇恨的種子。因此,謝榮策少年時期就參加革命活動,擔任茨榆坨村兒童團長。謝榮策的童年是在苦水里度過的。社會的黑暗,生活的艱難,使榮策幼小心靈上萌發(fā)了反抗壓迫的信念和力量。 1947年冬,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國戰(zhàn)場開始戰(zhàn)略性反攻。尤其是東北各線進軍更是神速,打得國民黨部隊丟盔卸甲,潰不成軍。村里地主老財紛紛逃往沈陽。鄉(xiāng)親們?nèi)缇煤蹬胃事兑粯拥男那?,盼望著共產(chǎn)、解放軍的到來。12月18日,解放軍主力部隊開進了茨榆坨村,謝榮策在小伙伴們的推選下當上了村兒童團長。
1948年春天,駐遼中一帶的我人民解放軍,根據(jù)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戰(zhàn)略部署,陸續(xù)開往前線。龜縮在沈陽城里的國民黨軍隊,妄圖打通沈遼要道,命令一個騎兵團,乘機對遼中東部四方臺、茨榆坨一帶進行騷擾。在這嚴峻時刻,剛滿16歲的'謝榮策經(jīng)過斗爭的鍛煉,更加成熟起來。他不顧疲勞,日夜堅守戰(zhàn)斗崗位,同敵人進行英勇斗爭。
一天,謝榮策和武裝隊長肖洪義正在農(nóng)會屋里擦槍,突然聽到遠處傳來陣陣槍聲。不一會兒,有人向農(nóng)會報告說,從沈陽城竄出來的那股騎兵已經(jīng)到了四方臺,正沿著公路向茨榆坨村撲來。榮策和肖洪義不顧個人安危,掩護農(nóng)會干部、土改積極分子和兒童團員安全撤出農(nóng)會后,倆人才分頭走出。與榮策同時離開農(nóng)會大院的還有他的叔伯哥哥謝榮環(huán),哥倆直奔謝家墳走去。當走到村西一座小土崗時,被國民黨騎兵發(fā)現(xiàn),敵人追上后,槍口對準他們兇狠地叫嚷:“你們是不是兒童團?快說!不說實話就崩了你們!”榮策不謊不忙地說:“我們是學生?!币粋€國民黨騎兵不耐煩地說:“學生?管他媽干什么的,帶走?!庇谑?,榮策和榮環(huán)被敵人捆綁著拴在馬韁上,帶到村子里。
地主宋四環(huán),聽說國民黨軍隊進村的消息后,穿上長袍,得意洋洋地走出了家門。當他看見榮策被匪軍捆綁著時,幸災樂禍地走了過去,提高嗓門對院子里的匪兵說:“唉呀?這不是我們茨榆坨村大名鼎鼎的兒童團長謝榮策嗎?”宋四環(huán)的一句話,驚動了那些正在院子里、屋子里搶東西的匪兵,一個個象惡狼似的向榮策撲來。一個敵軍官瘋狂地叫嚷:“把這小子帶進來,給我打!”幾個匪兵把榮策推進屋,抽一陣皮鞭。榮策怒不可遏,咬牙切齒地大罵敵人。當天下午,這伙騎兵押著榮策回到團部駐地四方臺村。
國民黨騎兵團長尚其悅以為榮策年紀小,只要稍用嚴刑就可以從榮策口中得到我軍情報,酷刑一招接一招,“你們的部隊上哪去了?你們那幫窮人頭子都跑到哪去了?”敵副官惡狠狠地追問。榮策瞪著憤怒的眼睛:“不知道!不知道!”敵人咆哮著:“來人,夾他手指頭!”敵人用竹筷子狠狠地夾住榮策的十指,榮策用盡全力反抗著。一會兒工夫,榮策的臉變得蒼白,但他還是咬緊牙關(guān),寧死不屈。敵副官一遍又一遍吼叫:“謝榮策,你到底是說還是不說?”“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接著又是一陣皮鞭落在榮策身上。殘暴的'國民黨騎兵團長見榮策不怯硬,便耍起軟招。當天晚上,狡詐的副官假惺惺地裝出一副笑臉,拍著榮策的肩膀說:“受苦了吧?小小的年紀應該放聰明點,干嘛要跟共產(chǎn)黨跑呢?”榮策理直氣壯地大聲說:“是共產(chǎn)黨救了我,我就要永遠跟著共產(chǎn)黨,死也不向你們投降。”
3月12日早晨,敵副官假惺惺地要請榮策吃飯,被榮策嚴詞拒絕了。但敵人沒有死心,晚上,他們把榮策帶到團部,榮策雖遍體鱗傷、疼痛難忍,但他仍堅強地挺著腰板走。一進屋,那個副官假獻殷勤,對榮策說:“請坐!請坐!”榮策理也不理,怒目環(huán)視四周。國民黨騎兵團長尚其悅來到榮策面前,哈哈大笑說,“好啊,你這個小孩長得確實不錯啊,這樣吧,我看你年紀小,又聰明能干,以后就給我當個勤務(wù)兵吧?!睒s策滿腔怒火,他猛地闖到尚其悅跟前說:“呸!我是共產(chǎn)黨兒童團長,死也不給國民黨干事。你這個團長當不多久了!等我們大部隊回來抓到你,我還要審訊你呢!”尚其悅的臉刷地變了,兇相畢露地尖叫著:“好厲害的小兔崽子!你不想活了嗎?”榮策正言厲色地回答:“為什么不想活?是你們不讓我活!”尚其悅氣急敗壞,歇斯底里地對士兵下令道:“把這個窮人頭拉出去,槍斃!”
3月13日早晨,榮策見到了榮環(huán)哥說:“我不回去了,你回去告訴我媽媽,不要難過,革命是勝利的。” 1948年3月13日,天空突變,烏云壓頂,北風怒吼,古老的四方臺大廟前變得殺氣騰騰。人們立刻意識到劊子手要行兇了。敵人押著榮策和肖洪義,謝榮策和肖洪義昂起頭,神色自若,步履堅定地登上廣場中的一個小土臺上。尚其悅騎著馬來到榮策面前說:“怎么樣,謝團長,你不怕死嗎?”榮策慷慨激昂地說:“怕死就不參加兒童團!我們的軍隊一定會打回來,共產(chǎn)黨一定會給我報仇!”敵人無計可施,兇殘地下了毒手,罪惡的子彈打響了,年僅16歲的謝榮策和肖洪義,為人民的解放事業(yè)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1949年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遼中縣委員會追認謝榮策為革命烈士,將他的遺體安葬在茨榆坨烈士陵園,并為謝榮策立了紀念碑,碑上刻著:“謝榮策小烈士千古!” 1984年3月,中共沈陽市委決定,進一步修建謝榮策烈士陵園。10月13日,謝榮策烈士像塑成,在塑像基座正面大理石上,原中共沈陽市委第一書記李濤同志題寫的“少年英雄謝榮策”七個大字,寄托著人們對烈士的懷念和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