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優(yōu)秀事跡簡介

| 金梅

這個勵志故事從袁隆平年輕的時候開始講起。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yè),成為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批大學生。那時國家實行畢業(yè)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窮鄉(xiāng)僻壤的安江農業(yè)學校當教師,負責教三門課。

然而就在這個落后的湖南鄉(xiāng)下,袁隆平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18年歲月——這些日子里,他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做農業(yè)科研,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那個年代的人都深受饑餓的折磨。1960年,嚴重的大饑荒像蝗蟲般掠過中華大地,餓殍遍野,慘不忍睹。

袁隆平內心的壯志被激發(fā)起來了,他發(fā)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種高產的水稻,讓自己的同胞吃飽!當時,科學家都認定水稻雜交沒有優(yōu)勢,可是倔強的袁隆平不認輸,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無數(shù)次實驗、無數(shù)次失敗,都沒有使他氣餒。

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樣走在實驗田里,突然發(fā)現(xiàn)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驚喜之下,繼續(xù)潛心研究。終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國水稻科研會議上,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袁隆平優(yōu)秀事跡簡介(精選篇2)

跟袁隆平很親近的人說,袁隆平穿著很隨便,一點也不講究。

有一段時間,他的購物欲十分強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場去購物??伤幸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價錢高的東西他不感興趣。有一天,他與夫人鄧哲逛商場,看到貨柜里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他說,太便宜了,加2塊吧,12塊一件。售貨員笑著說,你這位同志真怪,人家買東西討價還價,你卻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臟了?!彼麑Ψ蛉诵πφf。深知他生活習性的鄧哲不多說什么,只報以莞爾一笑。

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他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什么意大利的“老人頭”、“鱷魚”牌等服飾,他覺得這些昂貴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國頗具權威的評估機構報告稱,袁隆平的身價為一千多億。如此看來,就個人的物質財富而言,除了他腦袋里的智慧和知識值錢,袁隆平確實是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了。

然而這位最富有的“赤貧者”對自己清心寡欲,卻對社會極慷慨、極具憂患意識,至今,他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捐贈給了由他發(fā)起成立的科技獎勵基金會,以扶掖新人……

袁隆平優(yōu)秀事跡簡介(精選篇3)

1942年初秋,袁隆平從重慶市龍門浩小學畢業(yè),進入復興初級中學。

在學習中,袁隆平有個特點,就是喜歡思索,愛提問。

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講“有理數(shù)”這一章。老師講了一條乘法的重要法則:同號相乘的數(shù)取“+”號,并把絕對值相乘。老師進一步解釋說:“這就是說,正數(shù)乘正數(shù)得正數(shù),負數(shù)乘負數(shù)也得正數(shù)。”

袁隆平邊聽邊想,正數(shù)乘正數(shù)得正數(shù),這好理解;負數(shù)乘負數(shù)也得正數(shù),這是為什么呢?于是就發(fā)問:“老師,負數(shù)乘負數(shù),為什么得正數(shù)?”袁隆平盡管沒有從老師的回答中得到滿意的答案,但卻使他對這些抽象難懂的概念產生了興趣,增強了邏輯思維能力。

有一次,老師講到一個世界難題: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覺得不好理解,他認為一個角應該可以三等分,比如一個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規(guī)規(guī)矩矩的嗎?但是老師說,這樣分不對,就是不能三等分。

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講。他自己想不出來,老師又沒有把其中的道理講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個大疙瘩。

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實際上是袁隆平思維發(fā)展和心靈成長的標志。他開始對抽象的概念發(fā)生興趣,開動腦筋進行思索,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袁隆平優(yōu)秀事跡簡介(精選篇4)

從這年10月,袁隆平他們開始到氣候炎熱的云南和海南去南繁。

遍尋資料,他發(fā)現(xiàn)海南的野生稻資源最多,所以,1970年秋天,幾個人的科研小組又到了海南島崖縣的南紅農場。

這時候剛好《人民日報》發(fā)表《農業(yè)學大寨》評論,后來袁隆平得意地說,"在外面搞科研,成了“逍遙派”,兩頭都不管。"

南紅農場技術員馮克珊上了袁隆平的課,就意識到農場附近的"假禾",很可能就是他們要找的野生稻。它們一大叢匍匐著,穗粒又小又少,一碰就掉,看起來就像野草。他約了袁老師的助手李必湖一起去辨認,然后挖回了一兜雄花異常、花藥細瘦沒開裂的稻穗。

這株被取名"野敗"的野生稻后來成了所有雜交稻的母本。

1971年初,國家科委和農業(yè)部又組織了一個全國性協(xié)作組。3月下旬,全國18個科研單位的一百多名農業(yè)科技人員都來到了南紅農場。

此時"野敗"的雜交第一代正在抽穗,還沒有人知道其科研價值,但袁隆乎卻毫無保留,把"野敗"材料分送給大家做實驗。

"他這個人做什么都很坦蕩,最恨那種保守、自私的做法,"湖南農學院教師羅孝和也是1970年才進入這個科研小組的,他發(fā)現(xiàn),袁隆平從來不搞"山頭","只要表現(xiàn)出對課題感興趣,他就歡迎,給外單位的講課也一點都不保留"。"

人多力量大,很快,在用上千個品種與"野敗"進行上萬次回交轉育后,結果,湖南組和江西組、福建組都培育出了幾個優(yōu)良的不育系和保持系。

1974年,袁隆平育成中國第一個強優(yōu)勢組合"南優(yōu)2號"。經試驗種植,兩季水稻產量都比常規(guī)水稻增產30%以上。

隨后,他又設計了父本與母本分壟間種的栽培模式,還創(chuàng)造出用竹竿"趕花粉"的土辦法,將種子產量從畝產5.5公斤提高到40公斤以上。

1976年是很特別的一年。稻田邊的廣播里,不時播出唐山大地震等大事件。稻田里面,稀稀疏疏的雜交水稻卻長出了粗壯飽滿的顆粒。這年,全國大面積試種,208萬畝雜交水稻,增產20%以上。

雜交稻面積開始急速推廣,到1998年,全國有一半的稻田都在栽種雜交稻。

等到1981年6月,推了一個光溜溜的平頭的袁隆平上了北京,領了我國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一個特等發(fā)明獎。 

袁隆平優(yōu)秀事跡簡介(精選篇5)

今天的中國,發(fā)生了一件讓人非常悲傷的事情,有一位爺爺他離開了,他的名字叫做——袁隆平。

5月22日13時零7分,袁隆平院士老爺爺因為病逝世,今年91歲。

以前我并不認識他,自從我們共讀《稻田里的發(fā)現(xiàn)》這本書,我知道了中國雜交水稻走出了國門,來到了東南亞;來到了美國;還來到了非洲……雜交水稻種子灑遍了全世界。它們在地球的各個角落。袁爺爺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在過去,我們中國許多人在忍受著饑餓,吃不飽飯。而少年時的袁爺爺就開始了研究水稻,他用神奇的魔法種子,培育出了雜交水稻、超級雜水稻、海水稻。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對全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

今天袁爺爺走了,為了紀念他,我們更要珍惜糧食,踐行光盤行動,是我們最好的紀念方法。

袁爺爺,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優(yōu)秀事跡簡介(精選篇6)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一本書,叫做《稻田里的發(fā)現(xiàn)》。是講了,以前一畝地才200公斤,書中小新的爺爺就一粒米飯都不吃。小新的老師對同學們說,有一位科學家,他叫袁隆平,正在尋找讓水稻高產的魔法。于是,袁隆平在徒弟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野敗”。最后,超級水稻來了。中國的雜交水稻走出國門,他們走到了東南亞,他們來到了美國,他們來到了非洲。

可是昨天袁隆平爺爺去世了,我好傷心呀,我要向他學習。第一,學習袁隆平的愛國精神。他對國家很有用。第二,學習他努力奮斗的精神。第三,學習他活到老,學到老。他真是我們的國之棟梁。他的學習要用到我的學習上,有一句話叫做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袁隆平優(yōu)秀事跡簡介(精選篇7)

你們知道,是誰發(fā)明了雜交水稻嗎?沒錯,正是他,“袁隆平”。

袁爺爺穿著樸素,黝黑的皮膚,慈愛的笑容讓人一看就覺得和藹可親,他一笑,滿臉的皺紋,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痕跡,他看著田間的水稻緩緩的蹲下去,用粗糙的雙手撫摸著成熟的水稻,他說“我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讓每一個人擺脫饑餓,讓天下人都能吃飽飯!”

但不幸的是,袁爺爺沒有和我們告別就悄悄地走了,這個消息讓我悲痛欲絕。全國各地的人們都落下了悲傷的眼淚,真希望袁爺爺能再多陪我們幾天,哪怕一小時我們都愿意接受。

我永遠忘不了“袁隆平”這三個字,我要節(jié)省糧食,不浪費糧食,以袁爺爺為榜樣,好好學習,長大為國家做貢獻。

袁隆平優(yōu)秀事跡簡介(精選篇8)

星期一,我早早起床。天氣十分晴朗,陽光明媚。我來到學校,老師卻告訴了我們一則十分沉痛的消息。他說,5月22日我們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去世了。

老師說到這里,我們全班突然一片安靜。大家靜默不語,老師給我們講了袁爺爺?shù)脑S多事跡。袁爺爺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研究、應用和推廣。1961年7月,袁隆平發(fā)現(xiàn)一株稻株多達230粒,他推算用這株做種子能高產,此后他耗時9年,歷經艱辛,百折不撓,終于研究成功。

直到后來,每年增產稻谷可養(yǎng)6000多萬人,解決了困擾中國甚至世界的溫飽問題。袁爺爺說,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他曾深情地暢談夢想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能夠在禾下乘涼。

袁爺爺?shù)囊簧粸檠芯克井a量,他十分珍惜糧食,深知粒粒糧食皆辛苦。所以,他曾勉勵青少年要珍惜糧食,不要浪費一粒糧。

袁爺爺也十分節(jié)儉,平時只穿幾十塊錢的衣服,為了讓中國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他默默無聞,從不奢華,和土地和水稻打了一生交道。

最讓人動容的是他去世后,應家屬要求,汽車載著他的遺體進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繞行育種實驗室一周,讓他最后再看一眼他畢生鐘愛的“雜交稻”……

聽了老師的講述,我的心里無比沉痛,也感慨萬千。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袁爺爺這種博大的愛國愛民的精神,他把對祖國的熱忱結成飽滿的稻穗,我們小學生呢?也要從小立下遠大志向,并朝著目標努力前進。袁爺爺?shù)墓适乱沧屛蚁氲搅宋业膲粝?,從小我就想當兵,考個軍校,將來守護祖國的每一寸土地。現(xiàn)在,我要腳踏實地,努力學習,用行動來一步步靠近自己的夢想!

袁隆平爺爺將畢生精力都貢獻給了“糧食”,他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向他致敬。 

7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