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青年壯士的事跡

| 舒洪

時空變幻,精神永恒。80年過去,紅軍長征在中國革命史上的歷史地位更加凸顯,對中國共產黨、人民軍隊和中華民族的意義更加深遠。那么,當年紅軍為什么要長征呢?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是紅軍長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敵人實力強大,二是我黨犯了錯誤。

1933年9月,蔣介石集中50萬大軍,對中央蘇區(qū)發(fā)起第五次“圍剿”。“圍剿”的政策是“堡壘推進,步步為營”。為此,蔣介石在廬山組建了一個軍官訓練團,聘請德國、意大利、美國等國軍事教官組成軍事顧問團,專門講授“圍剿”紅軍的戰(zhàn)術和技術,同時籌措經費購置大批軍火。隨著戰(zhàn)局的發(fā)展,國民黨軍隊逐步占領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大部分地區(qū)。

這個時期,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我們黨內占據了統治地位。他脫離中國革命實際,否認敵強我弱的基本形勢,要求紅軍采取積極進攻的路線,主張攻打中心城市,以實現革命在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同時,“左”傾教條主義在組織上主要表現為“殘酷斗爭、無情打擊”,軍事上則是軍事冒險主義。

第五次反“圍剿”開始后,“左”傾領導者主張“御敵于國門之外”,使紅軍在戰(zhàn)略上完全陷入被動。當時紅軍的戰(zhàn)法是“堡壘戰(zhàn)、陣地戰(zhàn)與短促突擊”,和優(yōu)勢敵人拼消耗。這種打法只有軍事實力對等的情況下才有效。蔣介石集全國的財力和軍力于一身,而中央紅軍只有不到10萬人,加上蘇區(qū)財力物力有限,劣勢顯而易見。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面臨失敗,黨和紅軍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

考慮重開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動進行戰(zhàn)略轉移

在粉碎敵人“圍剿”已經沒有可能的情況下,中共中央在1934年5月提出了戰(zhàn)略轉移的設想,并報告了共產國際。共產國際回電,對中央紅軍的戰(zhàn)略轉移持曖昧態(tài)度,不說讓走,也不說不讓走。但即使如此,中共中央還是派出了紅七軍團遠征,目的是調動牽制包圍蘇區(qū)的敵人,但由于兵力太少而沒有達到目的。隨后,又派紅六軍團撤離湘贛根據地,與賀龍的紅二軍團會合。這樣做有調動敵人的意圖,也有為中央紅軍轉移探路的考量。紅六軍團后來和紅二軍團會師,聯合行動。

由于中共中央執(zhí)行了王明的“左”傾錯誤路線,使得中央紅軍在國民黨“圍剿”下處境十分艱難。于是,中共中央率中央紅軍主動撤離中央蘇區(qū),前往湘西與賀龍的紅二軍團會師,重建革命根據地,重開革命新局面。

原來相對穩(wěn)定的戰(zhàn)略格局被打破,局部長征最終演變成整個主力紅軍的長征

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墒?,其他各地紅軍并沒有失敗,為什么也要進行長征呢?

中央紅軍撤出中央蘇區(qū),使其他各地紅軍受到國民黨軍越來越大的壓力,川陜革命根據地首當其沖。在這些根據地當中,除了中央蘇區(qū)之外,比較穩(wěn)定的就是川陜根據地。張國燾確實擔心自己成為國民黨軍“圍剿”的下一個中心。他撤出來和紅一方面軍會合,也是為了“大樹底下好乘涼”。但他沒有想到中央紅軍損失那么慘重,這也是他野心膨脹的重要因素。

另外,紅二、六軍團(紅二方面軍)長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敵情嚴重,創(chuàng)建和保存革命根據地十分困難;紅二十五軍轉移也是由于國民黨軍加強了對鄂豫皖地區(qū)的“清剿”,堅持當地革命斗爭已十分困難。

因此,各地紅軍相繼長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央紅軍的戰(zhàn)略轉移打破了相對穩(wěn)定的戰(zhàn)略格局。

抗日救亡的時代背景成為直接影響長征決策、進程和方向的重大因素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企圖的開始,“華北事變”則是日本即將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前奏。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為全民族最緊迫的任務。但蔣介石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直接助長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加快了其侵略步伐。

中國共產黨人絕不會坐視中華民族的淪亡,紅軍雖然身處逆境,但仍然站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線。在長征開始前和開始后,中共中央先后組織了兩支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這個時期黨的宣言和文件中,更是把“抗日”作為自己神圣的職責。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憂國憂民、救國救民的偉大情懷和責任擔當,所以在艱苦卓絕的長征中仍然能夠實現兩個聯系:即把軍事上的戰(zhàn)略轉移和政治上的戰(zhàn)略轉變密切聯系起來,把紅軍前進的大方向與建立抗日的前進陣地聯系起來。

抗日救亡,是一個已經存在的,對紅軍長征必然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

“禍兮福所倚”。一場慘痛的失敗,開始醞釀著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偉大的轉折;一次即將開始的艱難行程,最終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的嶄新局面。

革命青年壯士的事跡篇2

白陽珍,華池縣南梁鄉(xiāng)荔園堡村人,1872年出生,1933年參加革命,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南梁第一個農民聯合會——金岔溝農民聯合會主任。那時,他已61歲。

在南梁根據地開創(chuàng)前,白陽珍一家酷受地主老財和團丁土匪的剝削和欺凌,靠開點零星荒地和租種地主部分薄田度日,稍遇年饉,全家老小便只得靠采集野果、野菜充饑,盡管如此,他還時常接濟比自己更窮的鄰居和鄉(xiāng)朋。1928年,隴東大旱,村民饑餓難耐,白陽珍積極鼓動村民們同地主豪紳斗爭,說:“饑荒年,人命關天,餓死的人都是膽小的,他們(指地主豪紳)為富不仁,就應硬來!”在那場鬧饑荒的斗爭中,白陽珍勇于反抗和富于同情心的性格得到充分表現,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以后,大家每有拿不準的事,都來找他商量。

后來,劉志丹在南梁組建起一支革命武裝,嚇得地主和反動民團惶惶不可終日,廣作欺騙宣傳,稱這支革命武裝為“土匪”,村民們也個個膽戰(zhàn)心驚。白陽珍不偏聽偏信,處處留心打探情況,并把探聽到的情況告訴給村里人。開始人們還半信半疑,后來游擊隊在南梁鄉(xiāng)荔園堡一帶活動,他們所表現出的嚴明紀律,使群眾進一步受到了實際教育,都說他“人老見識廣,說話都是有準兒”。從此,群眾見了游擊隊不但不躲避,還親切地稱呼為“咱們的游擊隊”。

1933年10月下旬,張策等受陜甘邊黨的指示,來到南梁開始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地的準備工作,經常在白陽珍的家里落腳。在張策等人的指導下白陽珍走上了革命道路,積極協助張策在荔園堡附近組織和發(fā)動群眾。他不顧年老體邁,走遍荔園堡川的莊頭院落,挨門挨戶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和共產黨的政策,聯絡農民積極分子。在廣泛發(fā)動群眾的基礎上,成立了南梁地區(qū)第一個貧苦農民自己的組織——金岔溝農民聯合會,白陽珍被推選為主任。當時缺乏革命骨干,他還讓兒子白天章參加革命,并時常叮囑兒子:‘“要把革命的事干好哩,就是掉腦袋,也應跟著共產黨鬧革命?!碑敃r,農民赤衛(wèi)軍沒有武器,他就發(fā)動群眾搜集廢舊鐵器,同鄉(xiāng)鄰趕制紅纓槍和大馬刀,發(fā)給赤衛(wèi)隊。白陽珍一心為革命的行為,曾受到當時陜甘邊區(qū)負責人的的多次表揚。

南梁一帶革命形勢的蓬勃發(fā)展,震懾了國民黨軍閥和地方反動武裝。1934年春,國民黨地方軍閥仇子康部和慶陽譚世麟民團千余人向南梁發(fā)動大規(guī)?!皣恕?。為了粉碎敵人的“圍剿”,主力紅軍轉移外線作戰(zhàn)。4月28日,敵人進占荔園堡,大肆燒殺搶掠,搜捕革命干部和紅軍家屬。那天下午,一部分敵人徑直向金岔溝撲來。這時白陽珍正在后溝組織群眾轉移、堅壁物資,聞訊后,迅速布置群眾轉移,自己留下收拾現場。不一會兒,只見前溝塵土飛揚,敵人的馬隊涌了進來。白陽珍看到群眾剛躲過敵人的視線,還沒走遠,十分焦急。情急之下,他故意跑出村子,向溝臺對面的一條小河溝跑去,敵人果然發(fā)現了他,一窩蜂向他撲去。白陽珍被捕了,群眾脫險了。

敵人把白陽珍捆綁起來,關押在閻洼子村的一孔窯洞里。當他們得悉被抓的就是白陽珍后,如獲至寶,先后用壓杠子等酷刑逼訊他,企圖從他口中掏出急需的情報。白陽珍年老體弱,被折磨得遍體鱗傷,但他強忍劇痛,英勇不屈,拒不回答敵人的任何審問。無奈之下,譚匪在1934年5月4日佛曉逃竄前,用鍘刀將白陽珍殺害,那年他62歲。

白陽珍犧牲了,他在黨的指引下,晚年以火一般的革命熱情,投身于創(chuàng)建南梁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斗爭,為革命做了許多重要工作,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催人淚下的“黃昏頌”……今天,這位英雄的名字鐫刻在高聳的南梁革命烈士紀念塔上,也深深銘刻在每個華池兒女的心里。

革命青年壯士的事跡篇3

河北省淶源縣,位于河北西部,與山西交界,抗日戰(zhàn)爭時期晉察冀根據地之一。抗日英雄王二小就生長在這里、關于王二小的英雄故事我就不多所說、

鬼子發(fā)現上當后,先是殘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個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到在大石頭上。八路軍一舉全殲此股日寇,戰(zhàn)斗結束后,幾個戰(zhàn)士沖向二小,當時他還活著,和另外兩名受傷八路軍戰(zhàn)士一起送到劉家莊,可惜傷重無治,為國犧牲,三位戰(zhàn)士永遠長眠在劉家莊的深山老峪里。當時來源縣青救會干部張士奎寫了王二小在反"掃蕩"斗爭中,把敵人引進埋伏圈而自己壯烈犧牲的材料,報道給邊區(qū)青救會的?!稌x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fā)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在1942年創(chuàng)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很快在邊區(qū),直至全國傳唱開來,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

今天我們來到這里,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秋日的太陽暖融融掛在天上,地里玉米,豆子熟了,柿子,核桃,蘋果掛滿枝頭。山坡上羊兒成群,牛兒悠閑地甩著尾巴,一片平和景象。誰能想到六十年前,有一個東洋倭國賊寇窺我中華,在這條美麗的山谷中殘殺我英雄少年。前事不忘,在歌聲中永遠記住十三歲的放牛孩子王二小。

革命青年壯士的事跡篇4

黃繼光(1930~1952)

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級戰(zhàn)斗英雄。農歷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縣一個山村,他自幼家境極為貧寒,六七歲時父親因受地主欺壓,病恨交加而死。黃繼光從小就給地主扛長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鄉(xiāng)解放,村里組織起農會,黃繼光不但成為農會第一批會員,用心斗爭地主,還當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戰(zhàn)爭開始后,國內停止復員并超多征兵。1951年3月,中江縣征集志愿軍新兵時,黃繼光在村里第一個報了名。體檢時,他因身材較矮開始未被選中。來征兵的營長卻被黃繼光參軍的熱情所感動,同意破格錄取。

到朝鮮前線后,黃繼光被分配到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任通訊員。1952年4月,部隊到五圣山前沿陣地接防,本想殺敵立功的'黃繼光卻被分配到了連隊后勤。經過副指導員細致的思想工作,黃繼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樣樣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經上級批準,他榮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zhàn)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占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zhàn),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zhàn)友負傷犧牲、自我所攜彈藥用光的狀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我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英雄壯舉,獲得了戰(zhàn)爭中的最高榮譽――他被志愿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并授予“特級英雄”稱號(另一特級英雄是楊根思);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黃繼光最終長眠于沈陽市北陵烈士陵園。

革命青年壯士的事跡篇5

郝夢齡,1892年2月18日生于河北省藁城縣莊合村,家庭世代務農。他家境十分貧寒,只讀了三年私塾就被父親送到一家雜貨店當學徒,后因不堪忍受老板虐待,投奔奉軍魏益三部當兵。魏益三看他勤奮好學,先后把他送往陸軍軍官小學、保定軍官學校學習。從1921年起,郝夢齡在魏益三部任營長、團長。1926年跟隨魏益三歸屬馮玉祥的國民軍,任第四軍第二十六旅旅長。在北伐戰(zhàn)爭中,由于他作戰(zhàn)英勇,升任第四軍第二師師長。打下鄭州后部隊改編,任國民革命軍第五十四師師長。1930年中原大戰(zhàn)后,兼任鄭州警備司令。后升為第九軍副軍長、軍長等職。

1937年5月,調四川山洞陸軍大學將官班學習。行至重慶,得悉盧溝橋事變爆發(fā),郝夢齡請纓北上抗日,此前他對妻子說:“我是軍人,半生光打內戰(zhàn),對國家毫無利益,日寇侵占東北,人民無不義憤填膺。現在我們國家已經到生死存亡的最后關頭,我應該去抗戰(zhàn),應該與敵人拼?!碑斔什拷涍^武漢與家人告別時,對兒女們說:“我愛你們,但是我更愛我們國家,現在敵人天天在屠殺我們的同胞,大家都應該去殺敵人,如果國家亡了,你們也沒有好日子過了。”他不忍看到行前家人哭哭啼啼,便悄悄寫下遺書,讓孩子們日后拆閱。他寫道:“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犧牲。萬一陣亡,你等要聽母親的調教,孝順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學,我個人是沒有錢。將來國家戰(zhàn)勝,你等可進遺族學?!薄?/p>

郝夢齡到達石家莊后,指揮第9軍和晉綏軍第19軍、第35五軍、第61軍堅守忻口以北龍王堂、南懷化、大白水、南峪線的主陣地。戰(zhàn)前,他鼓勵官兵說:“此次戰(zhàn)爭為民族存亡之戰(zhàn)爭,只有犧牲。如再退卻,到黃河邊,兵即無存,哪有官長。此謂我死國活,我活國死。”在決戰(zhàn)前夕他給妻子的信中說:“此次抗戰(zhàn),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后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成功便成仁。為爭取最后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我既犧牲后,只要國家存在,諸子女教育當然不成問題……余犧牲亦有榮。為軍人者,為國家戰(zhàn)亡,死可謂得其所矣!”

10月11日,日軍指揮官在飛機、大炮、坦克的掩護下,傾全力向忻口陣地發(fā)起猛攻。面對強敵,郝夢齡毫無懼色,親臨第一線指揮第9軍在日軍飛機、大炮轟炸時掩蔽起來,日軍炮火一停,沖上陣地用步兵武器狠狠打擊日軍,多次與日軍展開了白刃肉搏,戰(zhàn)況之慘烈,雙方損失慘重。10月12日,南懷化主陣地被日軍攻破,第9軍與日軍在忻口兩北、南懷化東北的 204高地上展開激烈的拉鋸戰(zhàn),一晝夜竟易手13次之多,終于占領了204高地,第9軍損失慘重。為了堅守陣地,郝夢齡對陣地上的將士說:“先前我們一團人守這個陣地,現在只剩下一連人還是守這個陣地,就是剩下一個人,也要守這個陣地。我們一天不死,抗日的責任一天就不算完。出發(fā)之前,我已在家中寫下遺囑,打不敗日軍決不生還?,F在我同你們一起堅守這塊陣地,決不先退。我若是先退,一你們不管是誰,都可以槍斃我!你們不管是誰,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槍斃他?!?0月15日夜,總司令衛(wèi)立煌給郝夢齡增派了7個旅,并命令他分三路夾擊日軍。16日凌晨,郝夢齡率部隊對日軍陣地發(fā)起了攻擊,槍炮聲如雷,喊殺聲震天,日軍節(jié)節(jié)敗退。第9軍乘勝追擊日軍,混戰(zhàn)中,郝夢齡不幸被日軍機槍子彈打中,壯烈犧牲,時年39歲。

10月24日,其靈柩由太原運至武漢。11月16日武漢各界舉行公祭,后以國葬儀式安其遺體于武昌卓刀泉,萬余人參加葬禮。12月6日,國民政府明令褒揚,并追贈其為陸軍上將。1938年3月12日,延安舉行紀念孫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戰(zhàn)陣亡將士大會,在會上高度評價其抗日殉國的精神。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其為革命烈士,并頒發(fā)了烈士證書。武漢市人民政府重修其陵墓,并將漢口吉林路復名為“郝夢齡路”。

郝夢齡將軍是抗戰(zhàn)初期犧牲在抗日疆場上的第一位軍長。

8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