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的稱號事跡

| 徐球

2024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的稱號事跡新鮮出爐,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是怎樣的人物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2024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的稱號事跡通用(5篇),希望能夠?qū)Υ蠹业男枰獛砹λ芗暗挠行椭?/p>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的稱號事跡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的稱號事跡(精選篇1)

1972年,20歲的巴依卡在父親的帶領(lǐng)下第一次參與巡邊工作,為紅其拉甫邊防連做向?qū)?。紅其拉甫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區(qū)的一半,沿途要翻越多座雪山、還要過冰河,經(jīng)常發(fā)生雪崩、山石滾落、泥石流等情況,往返一趟少則半個月,多則一個月。

盡管一開始不太理解父親,但父親一再向巴依卡交代巡邊的重要性,并叮囑一定要守護好祖國的界碑。從1973年開始,巴依卡獨自給邊防官兵做向?qū)В蛔呔褪菍⒔?0年。慢慢地,他與戰(zhàn)士們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也越來越理解父親曾對他說過的話。父親凱力迪別克是第一代塔吉克族黨員,巴依卡接了父親的班后,多次遞交入黨申請。1999年,47歲的巴依卡光榮地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人民衛(wèi)士”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塔縣提孜那甫鄉(xiāng)原護邊員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表示,家是塔縣,國是中國。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祖國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我倒下了有我兒子,我兒子倒下了還有我兒子的兒子,這是我爸爸說的。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的稱號事跡(精選篇2)

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被授予“人民衛(wèi)士”國家榮譽稱號。

在帕米爾高原上,有一個叫紅其拉甫的地方。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氧氣含量不足平原一半,風力常年在七八級以上。新疆喀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xiāng)原護邊員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一家三代人守衛(wèi)邊境,給紅其拉甫邊防連做向?qū)?,在生命禁區(qū)為官兵指向帶路。

1949年12月,紅其拉甫邊防連剛剛成立,馬上要執(zhí)行邊防巡邏任務(wù),巡邏的目的地是被稱為“死亡之谷”的吾甫浪溝,這一路上,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達坂,還要80多次蹚過刺骨的冰河,只能依靠牦牛引路,有時還會發(fā)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

如果沒有經(jīng)驗豐富的向?qū)?,巡邏隊寸步難行。就在邊防連發(fā)愁時,塔吉克族牧民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來了。在此后的23年里,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作為向?qū)?,與邊防官兵一起,走遍了紅其拉甫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1972年8月,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帶著兒子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最后走了一次吾甫浪溝,然后把向?qū)Ы恿Π艚坏搅藘鹤邮种小?/p>

從此,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牢記父親的囑托,為邊防官兵做向?qū)?,一干就?7個年頭。從青絲走到白發(fā),巡邏700余次,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一次次幫助邊防官兵化險為夷、轉(zhuǎn)危為安,是官兵眼中的“活地圖”。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的稱號事跡(精選篇3)

1949年 12 月,紅其拉甫邊防連剛成立,前往“死亡之谷”吾甫浪溝巡邏任務(wù)艱巨,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父親迪別克·迪力達爾毅然當起連隊的義務(wù)向?qū)?。此后?23 年間,他帶領(lǐng)邊防官兵穿梭在帕米爾高原的邊防線,踏遍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他不畏路途險峻,不懼自然災(zāi)害,以頑強的毅力和無畏的勇氣,為祖國的邊防事業(yè)默默奉獻。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出生在這里,自幼便對這片廣袤的土地充滿深情。他目睹了邊疆的壯麗與官兵生活的艱苦,心中早早埋下了守護家園的種子。在那個充滿挑戰(zhàn)的年代,凱力迪別克勇敢地肩負起這項神圣的使命。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腳步,如同堅定的鼓點,奏響了守護邊疆的壯麗樂章。他熟悉這里的每一寸土地,如同一位忠誠的衛(wèi)士,守護著祖國的邊疆安全。他的奉獻,為邊防官兵帶來了希望和力量,他被當?shù)剀娒裼H切地稱為邊防線上的“活地圖”。

然而,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貢獻遠不止于此。他將這份神圣的使命傳承給了兒子拉齊尼·巴依卡,讓守護邊疆的精神在家族中延續(xù)。不幸的是,他為了救落入冰窟的兒童,壯烈犧牲。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成為邊疆人民心中的英雄。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的稱號事跡(精選篇4)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是新疆喀什地區(qū)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xiāng)的一位牧民。他生活的地方位于祖國西部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冬季長達七個月,被視為“生命禁區(qū)”。他的父親從1954年開始,在帕米爾高原跟隨祖國的解放軍戰(zhàn)士守衛(wèi)邊疆長達26年。在父親的影響下,巴依卡·凱力迪別克21歲時接過父親的接力棒,也成為了帕米爾高原上的一位“牦牛向?qū)А薄?/p>

邊境線的路只有牦牛能走,來回一次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山坡下就是河流,如果不小心掉到了河里,人和牦牛都會找不到。記得有一次,巴依卡帶著邊防戰(zhàn)士騎著牦牛經(jīng)過開拉阿甫河,突然一個巨大的浪頭把走在最前面的他沖到了一塊石頭上。巨大的沖擊力讓他腿部骨折,痛得幾乎暈過去,但在這個時候,另一名戰(zhàn)士也被沖入洶涌的河水中。巴依卡奮不顧身的跳入水中,不顧自己的傷勢,硬是把戰(zhàn)士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但很快他就不省人事,經(jīng)過數(shù)小時的搶救才挽回了生命。

在守邊的數(shù)年間,巴依卡就這樣無數(shù)次與死神擦肩,也無數(shù)次幫助邊防官兵化險為夷、轉(zhuǎn)危為安。在1986年,巴依卡的父親病重,但巡邏任務(wù)重擔在肩,在父親的堅持下,巴依卡離開他的父親出發(fā)去巡邏,沒想到在出發(fā)幾天之后,父親就離開了人世。巴依卡說:“我的爸爸很了不起!他讓我懂得了黨的恩情報答不完,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他教會了我怎樣像帕米爾雄鷹一樣不懼艱險、守土有責?!?/p>

從1972年到2009年,巴依卡共巡邏700多次,行程3萬多公里,多次在危難之中解救邊防戰(zhàn)士。他是官兵眼中的“活地圖”,被邊防官兵稱為“帕米爾的雄鷹”。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的稱號事跡(精選篇5)

受父親巴依卡的影響,2001年,巴依卡的兒子,拉齊尼·巴依卡穿上軍裝,成為原喀什公安邊防支隊塔縣大隊機動中隊的一名武警邊防戰(zhàn)士。拉齊尼退伍后,依舊心系戍邊事業(yè),他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成為提孜那甫鄉(xiāng)的一名護邊員。

2021年1月4日,拉齊尼為解救落水兒童英勇犧牲,年僅41歲。同年3月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拉齊尼·巴依卡“時代楷?!狈Q號。拉齊尼去世后,政府發(fā)的20萬撫恤金,巴依卡后來全捐給了災(zāi)區(qū)。

時至今日,72歲的巴依卡早已走不動巡邊路,他已經(jīng)14年沒去過“死亡之谷”??κ策吘彻芾碇ш燺___王博文說,過去巡邊方式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隨著邊境基礎(chǔ)設(shè)施設(shè)備的完善,如今巡邏車輛能到達的區(qū)域越來越廣,再加上無人機等科技手段的普及運用,邊境管控的力度越來越強,“現(xiàn)在除了部分崎嶇難行或大雪覆蓋的山路,我們對牦牛和馬匹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小”。

塔吉克族流傳著一句話:“我們種地就是站崗,我們放牧就是巡邏?!蓖醪┪恼f,像巴依卡這樣一家三代戍邊的家庭并非個例。從1951年起,塔吉克族牧民就同邊防戰(zhàn)士們一起巡邊護邊,邊防連、移____察、護邊員共同樹起了國境線上有生命的豐碑。

25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