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寫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
怎么寫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篇1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币环N生活的哲學??鬃釉唬骸叭诵斜赜形?guī)熝伞!笨墒窃诂F(xiàn)實中會發(fā)現(xiàn)身邊的人如何如何不如自己,真的好似無任何優(yōu)點,無法包容一個自己有所厭惡或是不屑的人。又如何三人行就有自己的老師呢?老子的這句話卻給了我啟示。雖然取自的這一章主要是表達事物辯證統(tǒng)一的論點,卻能成為生活的一種哲學。人們知道美的事物之美,是大家清楚什么是不美的事物,是不好的事物;知道真善之為真善,是知道那些不真善的事情。當我遇見一個滿是缺點的人時,就把他當作老師,當作一個反面教材,讓自己知道自己不能這么就行。我想這種哲學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的。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道與名是永恒的,不可用言語來表達出來的,但它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我們平常如果為了做好事而去做某一件好事,為了得到好評而去做某一件好事,那不是善言善行,真正的一個好人,行不言之教,對每一個人都會是同一心境,如春風淋浴,會善待周圍所有,你說不出他哪里好,但他總是那么親切的對你好,大家都說她好,這才是真正的善人,好人。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币馑际钦f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它們不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長久。所以說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嗎?所以才能構(gòu)成就了他自己。
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yǎng),是辯證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會推廣無為,有助于國家的穩(wěn)定,但如果站在歷史發(fā)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于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于當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無為論應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對待競爭,我們要敢于去迎接挑戰(zhàn),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合適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wǎng)破。這樣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厚積才會勃發(fā)。同樣,“無為”用在當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昂<{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則剛?!?/p>
《道德經(jīng)》是一部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啟蒙巨著,拉開了從古至今幾千年來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進行探索的序幕。辯證的去看待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我們?nèi)松闹笇谴笥旭砸娴摹?/p>
怎么寫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篇2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崩献痈叨雀爬ù蟮赖牡滦赃M而總結(jié)出人應具備慈德、儉德和讓德的三大美德,更是為人修身處世的三項基本原則。
寬厚仁慈是領導干部的安心立世之本?!按取笔抢献印叭龑殹敝凶钪匾?,是世間一切美德的基礎?!秾O子兵法》中:“視卒如嬰兒,故可以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边@就是領導者仁慈所激發(fā)出的巨大作用。
老子說:“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碧热粢粋€領導干部無視國家法律,為所欲為,即便能夠躲過一時,最終也沒有好下場,“老虎”、“蒼蠅”的結(jié)局就是現(xiàn)身說法。領導干部若能秉持老子倡導的這種官員應有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應具備的官德,用“慈”的理念去從政,對社會有回饋之心、責任之感,對百姓有人本思想、服務意識,對自然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對下屬有仁愛之心、感激之念,做事從政能成人之美、與人為善,就不會肆意妄為,繼而與社會和諧相處,得到百姓的擁戴,這也是領導干部的安身立世之本。
清心寡欲是領導干部的修身養(yǎng)廉之要。老子用 “儉”字作為治國、事天和養(yǎng)生的根本原則。治國者唯有堅守少私寡欲、勤儉治國的原則,才能更好地為民謀福。多少王朝更迭、社會變遷、政權興衰的歷史,無不驗證了“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人如果沒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又如何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你想給人一滴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容量,這就是“儉德”。孟子說:“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北3值辞屐o的心態(tài),神安體健,也是對廉政自律者的回報。對物質(zhì)享受的追求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通過外界制度的規(guī)范與約束就非常必要。當前,黨中央強力推進八項規(guī)定精神落實和“四風”整治,以優(yōu)良的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八項規(guī)定的意義深遠,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謙虛和順是領導干部的立身處事之則。為什么老子崇尚謙柔之德?因為他明白“物極則反,過盛必衰,盈滿則覆”的道理。“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凡是過于自我膨脹的行為,都不會持久!老子的“謙下”,也被孔子視為克敵制勝的法寶??鬃訋ё勇酚斡[魯國宗廟,看到一個欹器,它中空時會傾斜,半滿時會端正,滿盈時又會傾覆??鬃咏璐私逃勇罚骸鞍?,哪有盈滿而不傾覆的道理?”子路問:“有保持盈滿的方法嗎?”孔子答:“聰明睿智,要守之以愚拙;功蓋天下,要守之以謙讓;勇力蓋世,要守之以怯弱;富有四海,要守之以節(jié)儉。這就是抑制自滿的方法?!笨鬃痈嬲]人們,要想保持完滿,必須做到不自滿。若能做到謙、讓、愚、怯四點,近可獨善其身,遠能兼濟天下。
以來,隨著中央強力推進反腐敗,“大老虎”的一個個倒下,再次證明了老子“物壯則老”和孔子“滿盈傾覆”的道理。同時,也給世人敲響警鐘:有恃無恐的狂妄者必然沒有好下場,為政者唯以謙和、辭讓為處事原則,時時警鐘長鳴,警示自己時刻清醒頭腦,防止罪、禍、咎落到自己身上,才能獲得長久的安定。
《道德經(jīng)》中的“三寶”及許多精辟見解都閃耀出思想的光輝,豐富了當代反腐倡廉思想,對促進當代領導干部廉德修養(yǎng)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怎么寫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篇3
其實我還是第一次讀道德經(jīng)呢,因著老師這此布置的作業(yè),沒辦法硬著頭皮去圖書館借了本道德經(jīng),從讀書館回來的路上,拿著那本道德經(jīng),我突然間覺得這本書該是我應該早去讀的,看著封面上的幾個大字,豁然間心境一片舒坦,究竟是何由,我至今也不懂?
道德經(jīng)應該說分成上下兩部,上部道,下部德.(長沙馬王堆出土過上德下道的版本,不過公認是上道下德)
按照這種劃分,我們來分開來看它.
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規(guī)律.
它表現(xiàn)為幾個方面,一是“易”,也就是變易的意思,道德經(jīng)第一句就這樣說,“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說出來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
第二個方面就是“易”的規(guī)律,所謂“易”的規(guī)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這句話的大致意思就是,萬物都是逐步成長,但是“物壯則老”,便要漸漸消減,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狀態(tài).
且不說老子寫這部道德經(jīng)上部道經(jīng)的目的就是闡述道德規(guī)律,下部德經(jīng)則主要講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將天道應用于人事?我們就不難知道.其實老子寫道德經(jīng)的側(cè)重點便是落在下部德經(jīng)上面.
讀了《道德經(jīng)》之后,最大的感受還是來自于心靈深處某處的弦被觸動,.“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說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它們不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長久.所以說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嗎?所以才能構(gòu)成就了他自己.但是僅看當今社會,能做到將自己置之度外的又有幾人呢?寥寥可數(shù),高速膨脹的經(jīng)濟時代,讓更多的人在利欲面前失去自我.不得不說,這是社會的可悲,更是我們不愿看到的.
《道德經(jīng)》僅小小的五千字,可只要你用心去讀去理解,你會發(fā)現(xiàn)當中的道理我豈是區(qū)區(qū)五千字便能概括的.
老子注重人的無為思想, 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yǎng),是辯證的.向社會推廣無為,有助于國家的穩(wěn)定,但如果站在歷史發(fā)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于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于當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無為論應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無為思想用在為人處事的觀點上來看,便是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則剛.”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則剛.”
怎么寫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篇4
作為充分體現(xiàn)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神韻的《道德經(jīng)》,用不多的字數(shù),闡述了道家對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及社會觀、人生觀的基本思想。雖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詩體的語言,有些晦澀難懂,但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它絲毫也不過分。
我對《道德經(jīng)》的理解主要是講求“無為”,“尊重規(guī)律”。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笔钦f作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語言來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闭f的是可以稱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盁o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是說天地剛剛呈現(xiàn)時是沒有名的,萬事萬物逐漸出現(xiàn)時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币馑际侵越?jīng)常在沒有欲求時來探究它的奧妙,有的時候探究它的倪端?!按藘烧?,同出而異名?!笔钦f有和無這兩方面都同出于道卻有不同的名稱。“同謂之玄”都同樣可以被認為深遠微妙,難以把握?!靶中娒钪T?!边@里指的是這種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奧妙的門徑。
這一段作為《道德經(jīng)》的起始,詳細闡述了老.對規(guī)律的理解。在《道德經(jīng)》里,道指的就是規(guī)律。而道家思想對規(guī)律的最根本的見解就是“規(guī)律是自然的,變化的,不為人所控制的?!睂Υ?guī)律的根本態(tài)度是“充分尊重規(guī)律,然后才是利用規(guī)律?!边@是一種非常樸素的辯證思想。全面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索與思考,而這種探索與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計劃、有科學根據(jù)的,它不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影響也遠遠超出了中國的范圍。
老.認為堅持按規(guī)律辦事,一切都會順利,而違背規(guī)律會得到大自然的懲罰。在第三十九章中,他是這樣闡述的:“昔之得一者”古來大凡按規(guī)律辦事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边@句話承接上句舉了很多例.證明尊重規(guī)律的好處。上天尊重規(guī)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規(guī)律可以安寧,神靈尊重規(guī)律可以帶來安寧,河流尊重規(guī)律可以水滿,自然界萬事萬物尊重規(guī)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規(guī)律就可以得到天下。“其致之”推而言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fā);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闭f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會爆裂,大地不安寧就可能會塌陷,神明不顯靈就可能會消失,河流沒有水就可能枯竭,萬事萬物不能生長就可能滅亡,君王不能統(tǒng)治天下就可能顛覆?!肮寿F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彼愿毁F以窮賤作為根本,高貴以低下作為基礎?!笆且院钔踝灾^孤、寡,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這局是舉例說明上面一句,意思是所以說侯王都用孤、寡這類貶義詞自稱。這難道不是以賤為根本嗎?難道不是嗎?“故致數(shù)輿與輿。世故不__欲如玉,__如石?!边@是對上面的申論與例證的總結(jié),說的是所以最高的榮譽就是沒有榮譽,于是不要要求像美玉那樣美麗,像石頭那樣堅硬。
由此可見,以老.位代表人物的道家學派對規(guī)律是十分尊重的,這在幾千年前的中國是很難能可貴的,這種辯證法雖然很不健全,但卻具有非常強的科學性,這對現(xiàn)在我們的唯物論十分有幫助,為后來人們對唯物論的更深一步的研究奠定了一個十分堅實且廣泛的基礎。而且,從這一段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老.對無為的崇拜。
在現(xiàn)實和一些文藝作品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云游四方的道人,他們虛幻而飄渺,空靈且高傲。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飄逸,感受到的都是那種無為。
老.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智。”所以說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讓人謙虛,讓人博學,減弱人的志向,增強人的體魄,讓百姓沒有知識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為,以自然無為的態(tài)度治理天下便沒有做不好的事。
關于無為老.在《道德經(jīng)》第七篇里舉了一個例.。“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币馑际钦f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它們不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長久。所以說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嗎?所以才能構(gòu)成就了他自己。
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yǎng),是辯證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會推廣無為,有助于國家的穩(wěn)定,但如果站在歷史發(fā)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于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于當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無為論應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對待競爭,我們要敢于去迎接挑戰(zhàn),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合適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wǎng)破。這樣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厚積才會勃發(fā)。同樣,“無為”用在當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昂<{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則剛。”
《道德經(jīng)》是一部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啟蒙巨著,拉開了從古至今幾千年來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進行探索的序幕。辯證的去看待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我們?nèi)松闹笇谴笥旭砸娴摹?/p>
怎么寫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篇5
長夜漫漫,路亦漫漫,時間真是白駒過隙,一晃步入一年的職場。
一年里,為了彌補自己思維方式的短板,剛畢業(yè)就花了7萬多的錢去學習財商課,情緒管理課程,企業(yè)家學徒課程;一年里,自己用休息時間賣過各類水果和堅果;做過項目合伙人,現(xiàn)在也正在嘗試自己做老板,鍛煉自己做項目的能力。所有一切歸根結(jié)底都是希望自己用勤奮和時間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是一條漫長的路,也是需要恒心,耐心,慧心的路。站在23歲的節(jié)口,我很慶幸,自己有很多的時間和機會能夠彌補過去系統(tǒng)的漏洞。天時,地利,人和,一切都會如期而至。
每次誦讀《道德經(jīng)》,都會讓我洗清自己腦袋中的概念,也都會讓我去思考,“強與弱”“好與壞”之間如同水流般靈動地變化;經(jīng)中說:“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惫湃苏f: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其實這也是一種智慧。他教我聚焦在讓自己快速成長的那個面上,他教會我看到剛畢業(yè)的自己有很多時間和機會,倘若能夠踏踏實實地布局,勤勤懇懇地走過,時間終會回報自己很多。
每次誦讀《道德經(jīng)》,都會讓我去思考“無為而治”的境界,到今天,我才有所悟:“無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順應天道,結(jié)合天,道,法,人整個系統(tǒng)去完成,是真正的用系統(tǒng)來工作。他教會我要站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非是自己的情緒作主導。比如剛畢業(yè)的自己,是職場的菜鳥,在23歲的節(jié)點上,是不太可能有作為,因此用心學習業(yè)務流程,努力學習,強大自己方為王道,而非證明自己有多厲害。我所從事的企業(yè)是一家經(jīng)營相對成熟的500強國企,他在選擇員工的時候一般選擇985/211的大學生,因此自己在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邏輯思考能力上是要比其他同事略遜一籌的,在這個平臺上自己是不出挑甚至是很不起眼的,這對生性要強和心性驕傲的我來說也是一種磨礪。
《道德經(jīng)》給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持,也滋養(yǎng)了我的心靈。有時候奮斗的累了,倦了,再去看看這本經(jīng)書,也會讓我抽離生活,工作上的煩惱。《道德經(jīng)》讓我感受到最本真的一股力量,他讓我覺得現(xiàn)在的日子過得還挺好的。
怎么寫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篇6
今天偶然讀《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八章》后有感頗深,便與之分享!
善為何物?難于言說,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說。
水乃平常之物,舉目所及,比比皆是。水雖平凡,卻蘊含非凡智慧和品性,遠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為也,地球,亦水所為也,萬物生長,皆賴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饋。水,恩澤萬物而不事張揚,惠及眾生而德行謙卑,總往低處流,總往底下鉆。
水,不與萬物爭,不與人計較,你進,她退,你擠,她溢,能屈能伸,看開,大氣,超脫,逍遙,故無詬病,少非議。
水,形易變而性難變。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狀,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狀,倒鍋里而成鍋之形狀,外形雖成了別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棄該放棄的,堅守該堅守的,外圓內(nèi)方,靈活自如。
水,看似無力,實則有力,表面軟弱,內(nèi)心堅強。堅硬易折,柔軟耐久。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以柔克剛,以軟勝硬。
低調(diào),不爭,適應,柔韌,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謂道,水即是。
附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何謂道,水即是。
怎么寫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篇7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道可道,非常道”、“上善若水”、“無為而無不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等經(jīng)典名句,它們都出自《道德經(jīng)》。這些智慧能量滿滿的文字,滲透在中華文化中傳遞千年,歷久彌新,哪怕隨手翻出來一兩句琢磨一下,都能有所收獲,這就是《道德經(jīng)》的魅力所在。
無為,是《道德經(jīng)》的核心思想之一。歷史上也曾有很多解讀認為無為的思想過于消極,是不思進取。其實,老子倡導的無為并非目的,而是一種常人很難企及的狀態(tài),是“為”到極致才能達到的“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這種“為”與“無為”之間的轉(zhuǎn)化就像陰陽兩極的關系,是辯證的客關規(guī)律。
大家都知道,金茂上海環(huán)滬事業(yè)部有著非常好的跑步文化,偶爾設置一些小激勵,每周完成3次5KM以上跑步打卡任務,可以獲取精美小禮物。從“為”的角度來看,單次5KM對于不常鍛煉的人來說是需要一點毅力來完成的,如果要追求速度,那更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行;但對于跑半馬甚至全馬的大神級人物來說,完成單次5KM不在話下,就像普通人走路一樣,不用刻意,輕松完成,那么這種狀態(tài)就有點接近“無為”了。
又比如,我們地產(chǎn)開發(fā)是一個綜合性很強、涉獵面很廣的行業(yè),由于工作中交集繁多復雜,所以對流程的規(guī)范性要求也很高。大家都走過流程,很多流程第一次走,不是因為種.種不合規(guī)范而被打回,就是由于線下溝通不到位而導致走不下去,有些稍微復雜的流程要反復“折騰”,刻意而“為”,才能通過審批。讀后感·隨著工作熟練度的增加,我們走流程前已經(jīng)懂得做好線下溝通,流程規(guī)范也早就心中有數(shù)。這時,走流程這項工作不再需要刻意而“為”就可以順利完成,這種工作狀態(tài)也可以說是離“無為”近了一點。
結(jié)合上面的小案例我們更容易理解,老子倡導的“無為”,是“為”到極致才能到達的一種境界,俗語中的“熟能生巧”、哲學三大辯證法規(guī)律中的“量變引起質(zhì)變”理論也都具有類似的概念,這些概念強調(diào)的不是結(jié)果,而是具備這種能力的狀態(tài)。
所以,《道德經(jīng)》帶給我們的不是虛無縹緲的消極不作為,而是向世人揭示一種客關規(guī)律,對人的作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目標——無為而無不為。
道德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標志,關于道德問題前人有很多思考,下面我想談談自己對道德問題的一點感悟。
道德與本性
關于道德與本性,先秦時代就有三種不同的論斷:孟子的性善論,荀子的性惡論以及告子的性不善不惡論。探究這三種觀點的不同主要是在于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這三種觀點都有片面性,但也有可取之處。
我以為論本性無分善惡,同情、憐憫、嫉妒、殘暴等等都包含于人性之中,只是有些本性更容易導向善的方面而有些卻很難。所以,道德的形成要有一個導向善的助力,這個助力就是教育。
道德與教育
原始氏族社會是否存在著道德的意識?這個問題是復雜的,氏族社會的基礎是建立在血緣關系上的,而原始社會是以群居為生存形態(tài)。氏族社會的首領是德律的一種權威,原始人無鑒別的能力,有一種群體從眾的心理,這正是道德的一種強制性。而這種強制性的接受會使人在道德權威的陰影下形成一種固守舊俗的狀態(tài)。
文明進步的基礎是教育,教育程度越高對道德的重視程度越高,對道德的認識更清楚,向上的善念也會越多,從而產(chǎn)生與時俱進的新道德。
道德的內(nèi)在精神
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對于道德的界定也不同,所以把風俗、習慣或是外在因素作為判斷道德的標準是不確切的。雖然道德的外在充滿不確定因素,但道德內(nèi)在的原理與精神是確定的,即道德要適應時代環(huán)境,道德要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有利。
情緒是推動個人道德發(fā)展的動力??鬃釉f過:“克己復禮”,克己實則是對自我情緒的一種節(jié)制,但這種節(jié)制并不等于完全的壓抑與消滅情緒,而是要把壞情緒轉(zhuǎn)化為好的情緒。
情緒也分為個人情緒與社會情緒,在群體壓力下個人情緒可能會受到社會情緒的影響,如果完全放棄個人情緒而遵從社會情緒,那么社會就不會發(fā)展。正如杜威說的:“文明進化的歷史是特立獨行之英雄的歷史?!?/p>
過度的私心和欲望是道德發(fā)展的阻力。
每個人都有私心和欲望,過度的自私和欲求會破壞道德的發(fā)展,但適當?shù)乃叫呐c欲望是道德發(fā)展的動力。比如你現(xiàn)在幫助一個人,表面上是出于你對她的同情,其實潛意識里你是有私心的,如果當自己陷入困境的時候,希望受自己幫助的人也會給予同樣幫助,這是一種互助的私心。
怎么寫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篇8
魯迅曾說,“不讀《老子》,不知中國文化”。這無疑是對老子高度的贊譽。的確,老子作為一代偉大的哲學家,用短短五千言,道出了世間萬物的奧秘,展現(xiàn)了人生別有洞天的崇高境界。欲言其言,先言其人。同孔孟一樣,老子被奉為中華文化史上的圣人,在2000多年前,為后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時至今日,他的一些思想還一向被我們實踐著,追求著。
《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是老子思想精華的凝聚體。它告訴我們,凡事要取法自然,僅有取法自然,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擺脫痛苦與煩惱;它告訴我們,“一”為萬物之始,得“一”便可得所有;它告訴我們,禍福相扶相持,無中能夠生有,要辯證的看待事物;它告訴我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它告訴我們,“功成身遂”,應對成功,應對金錢、權利的誘惑,不要迷失自我?老子以其文約義豐的短短五千言,教給了我們道的哲學,教給了我們處世之道,教給了我們治國之道。
老子教誨我們要辯證的看待事物,宇宙間的萬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對立中存在,在對立中發(fā)展的。在必須條件下,事物是能夠互相轉(zhuǎn)化的。正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如果世人對于美、善的認識改變,那丑與惡的標準也就變了,正如難易相對、長短相對一樣。所以,世間沒有絕對的真善美,也沒有絕對的假惡丑,有時,不好的事情不必須就是壞的,換個角度思考,也許另有一番天地。
老子還教誨我們物極必反,所以,強者要學會收斂光芒,以弱者居之,正如“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弊跃佑谌鮿?、靜態(tài)而堅持一種彈性,促使敵對一方向膨脹、夸張發(fā)展以至成為脆弱,即產(chǎn)生盛衰的對轉(zhuǎn),這也就是“強者下,弱者上”的道理,強者鶴立雞群,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而弱者則不然,所以,人要學會收斂自我的光芒,學會韜光養(yǎng)晦。
老子還教給我們成功之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就大事業(yè),要先從身邊瑣事做起,持之以恒,向目標努力。即使困難重重,暫時無法到達目的,也別氣餒,老子告訴我們“大器晚成”,再接再厲,終會成功。應對成功,要明白“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不要迷失了自我。如果努力了,卻沒成功,沒關系,老子告訴我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夠長久”,“知足之足,常足矣”,正所謂知足常樂。
老子還教誨我們,做事學會“慎獨”?!疤熘?,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千萬不要以為自我做壞事別人看不見就沒關系,須知,大自然是公平的,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對于處世,老子還教誨我們要“不盈”、“不爭”、“致虛極,守靜篤”,“柔弱勝剛強”。做到“無為而無不為”,不特意去作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順其自然地去做,做到取法自然。
關于《道德經(jīng)》,老子還教給我們很多,如人際關系方面,告訴我們“善者,不善人之師。不善者,善人之智。不貴其事,不愛其智,雖知大迷,是謂要妙”,善者能夠做我們的教師,不善者能夠教給我們智慧,學會應對善者與不善者;做人方面,告訴我們“上善若水”,水孕育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名奪利,擁有水的品德的人才是有最高德行的人;管理方面,告訴我們“知其白,守其黑”,立足一處,眼觀全局,全面研究問題。
《道德經(jīng)》是一本充滿智慧的巨作,這些所感所想只可是是其冰山一角而已。仔細閱讀《道德經(jīng)》這部智慧巨著,反復推敲其中的奧秘,展此刻你眼前的風景將會別有洞天。
怎么寫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篇9
“無,名天地之始”
生命從何而來?父精母卵都是沒有“生命的東西”,就像是我們身上的任何一個細胞一樣,即使它們有其特殊性,兩相結(jié)合,也只能形成一個有特殊性的東西。比如泥與火結(jié)合,形成了陶,形態(tài)質(zhì)地變了,本質(zhì)還是沒變,依舊是無生命體。那從精子和卵子的結(jié)合到一個嬰兒,生命從何而來?
生命又是什么?如果生命是健康肉體的組合,那如果有健康的各個器官,由科學家將之天衣無縫地組合起來,這樣的“人”會有生命嗎?如果有,那我們討論“精神”,“靈魂”還有什么意義?如果沒有,那肉體枯滅后,靈魂也會消亡嗎?若靈魂永存,那它們會去哪里?
“名可名,非常名”
語言和名相不可執(zhí)著,我認為有其一定的科學性。圣人之言論,于其時代,于其生活背景可行。但不論是自然還是社會,或者每一個個體,都在變。譬如孔子重視“禮”,是因為周末年人心不古,道德有悖,而《紅樓夢》中,在一個“家教甚嚴”的大家族要遵死禮,就是對年輕人自由思想的扼殺,魯迅反傳統(tǒng)文化,是外國的堅船利炮脅迫中國人不得不直面戰(zhàn)爭,直面生存困境,在活下去都如此艱難的戰(zhàn)爭時代,要普通百姓都知禮談樂是天方夜譚。而在現(xiàn)世,經(jīng)濟科技網(wǎng)絡發(fā)展,人有了錢想要更有錢,無止盡地追逐美,物質(zhì),權力,這于自然規(guī)律是相悖的。
世間凡種.種,都盛極必衰,人的物欲若不加以節(jié)制,必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妨害思想或精神。所以現(xiàn)代說要復興國學,因為國學里有一種中庸之道,對自然有一種敬畏之心。譬如嚴冬熬過必會開春,自然延續(xù)了千萬年的法則,人也應該遵守。所以“知道”后,人應該采取一種平和的生活方式,在平和的一天又一天中去探求宇宙生命的真諦。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就如我第一個問題,世上還有許多的問題不可答者,現(xiàn)實中似乎沒有線索,因此要從“無”中尋。而“無”玄之又玄,因此我們要從“有”中細察端倪。事物的發(fā)也有道,那其生亦有道,正所謂“此兩者,同出而異名”,“道而一”,因此“無”也可觀也。
怎么寫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篇10
在孩提時代的我就曾經(jīng)接觸過圣人老子的《道德經(jīng)》,大家可以輕而易舉猜到當時懵懂孩童的我,對于這本書可謂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對老子以及《道德經(jīng)》的初步認識還得追溯到我爺爺跟我講的故事。爺爺跟我講了很多的古代傳說,其中就有關于圣人老子的傳說——相傳老子一夜間就寫出了流傳千古的《道德經(jīng)》,騎著青牛,西出函谷關而去,成為神話傳說中的太上老君。小時候聽著這些傳說比較神秘、玄奧的東西,都是和老子相關的,但是老子是誰,什么是老子的學說,他所著作的《道德經(jīng)》講述的是什么又有什么意義,卻知之甚少,而且那時根本看不懂。
讀懂一本書,首先讀懂一個人。這是我閱讀書籍的座右銘,若光看一本書所講的內(nèi)容,而不去深入了解作者為何做此書的種.種原因,那就與作者做此書獻于世的真正目的了。我不乏有些人著書純粹是為了賺取稿費或者立名,那樣的人不配叫作者,只能勉強稱為寫作工作者罷了。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時天下大亂,諸侯紛爭,廣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代造英雄,時代也會造就文化精神上的佼佼者。
如今很多人稱《論語》為做官必學,《道德經(jīng)》為做人必學,想必有一定的道理可遵循,但便不是如如今說法那樣的片面。一本《道德經(jīng)》涵蓋了政治、經(jīng)濟、軍事、為人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換一種比較概括的話說可算為一本百科全書,但是《道德經(jīng)》真正的分類還得算為哲學著作。
老子道家的學術充滿著辯證法,從探討宇宙天地、自然規(guī)律的變化入手,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真正地以人為本,直接從關注明民生,關注社會弱者,弱勢群體出發(fā),老子之道算是弱者之道,對社會人事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道德經(jīng)》揭示宇宙萬物、自然天地、社會與人等及其運動規(guī)律,因而是一個博大的哲學思想體系,提出了很多反映事物運動一般規(guī)律的哲學概念,對中國文化以及整個世界都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黑格爾曾經(jīng)感慨:世界的哲學故鄉(xiāng)在中國!
在老子《道德經(jīng)》諸多哲學概念中,我最熟透的算是立身處世這方面知識。下面簡單的敘述一番。
修身為本的主張在《道德經(jīng)》中有諸多名句:“罪莫大于多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等。細細體味一下老子對人生修養(yǎng)和處世的見解,我覺得他的很多話語,句句啟迪心靈,不時地在敲打警示,使人醉之復醒,感到好像在痛飲千年陳釀,愈久愈香。
做人修身處世,是一個古老卻又常新的話題,每每與人細談老子哲學時談到修身處世這話題時,心中總會蕩漾起新的體會新的感受。在立身處世這個主張中有一個極為經(jīng)典的句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取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弱之勝剛,天下莫不知?!比崛鮿賱倧?,是老子哲學思想中充滿相反想成、對立轉(zhuǎn)化的辯證法的命題,帶有普遍真理性的意義。剛剛提到老子以水為例的句子的意思是:天下沒有東西比水更加柔弱,可是攻克堅強的東西沒有能勝過它,因為沒有東西可以代替它。微弱的勝過強大的,柔弱的勝過堅硬的,天下誰都知道??芍^水滴石穿,柔軟的水能夠把堅強的石頭穿透。在老子看來,柔弱勝剛強是自然界的一條法則。它比起強能勝弱,剛能勝柔這一表面膚淺的認識而言,柔勝剛,弱勝強,無疑是認識論上的一個飛躍和深化的實例。這句話告訴我們,新生的、弱小的、暫時處在劣勢的事物,最終是要戰(zhàn)勝舊的、暫時貌似很強大的事物的強有力的論證。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边@句話是中大家最熟悉的當屬“上善若水”了,老子提倡應該向水的柔弱品質(zhì)學習,即守柔。為什么呢?因為世界上最柔弱的是水,水能穿透堅硬的石頭。推及到人,若人能夠做到“上善若水”,所賦予的精神和意義,那么他的心胸會像水那樣曾經(jīng)深邃,待人像水那樣愛親,言談像水那樣真誠,處事像水那樣靈活圓通。這樣德行高尚的君子,你說是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是不是值得我們?nèi)W習效仿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