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文秘 > 愛國事跡 > 錢學森愛國事跡心得五篇700字

錢學森愛國事跡心得五篇700字

| 鄭詩2

錢老在當今中國享有崇高榮譽與地位,在大眾的心目中也無疑是最神圣,權威的,人們敬仰他,總以一種仰望的姿態(tài)去靜靜的看他,看著錢老的各種突出成就與貢獻,就產生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無疑他給人感覺是最完美的,即使在許多公開的照片中他總是一副和藹可親的笑容,但是仍然有一種令人無法親近的感覺,原因何在,因為太太偉大了,他的經歷如史詩般的傳奇,只能留給后人無盡的景仰。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錢學森愛國事跡心得,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錢學森愛國事跡心得1

通過觀看《錢學森的故事》,我對他有了更深刻地認識。他是我國杰出的科學家。早年留學美國,以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獲得了博士學位,成為航天工程和空氣動力學專家。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發(fā)展,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在美國,金錢、地位、名譽,他都有了。但是,一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錢學森便立即決定回國工作。他說:“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回到祖國,為建設中國獻出自己的力量?!?/p>

1950年9月,錢學森辭去工作,辦好手續(xù),買了機票回國,他把行李交給了航空公司。然而,美國移民局說錢學森是間諜,把錢學森關進了拘留所,受到無休的折磨,半個月竟廋了十幾公斤。

美國科學界募捐了15000美元,把錢學森保釋出來。但是,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并沒有停止對錢學森的迫害。雖然如此,但錢學森仍不斷提出要離開美國,回到祖國。

錢學森堅持斗爭了5年。他的斗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主持正義的人們的`支持。周恩來總理也在會晤中提出錢學森博士回國的問題。1955年,美國政府不得不同意錢學森登上回國的輪船。10月8日,他含著幸福的淚水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錢學森到達北京的第二天,就帶著全家人來到雄偉的天安門城樓,

他激動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國,現在我終于回來了。”

看完這部紀錄片,我明白了一個“孩子”離開“媽媽”后的痛苦。只有祖國是最親切的,我們要愛自己的“媽媽”。

錢學森愛國事跡心得2

1935年8月的一天,錢學森從上海乘坐美國郵船公司的船只離開祖國。黃浦江濁浪翻滾,望著漸漸模糊的上海城,錢學森在心中默默地說:“再見了,祖國。你現在豺狼當道,混亂不堪,我要到美國去學習技術,他日歸來為你復興效勞?!?/p>

錢學森到美國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學工程要到工廠去實踐,可當時美國航空工廠歧視中國人,所以一年后他開始轉向航空工程理 論,即應用力學的學習。1936年10月他轉學到加州理工學院。錢學森是慕名而去的。因為,坐落在洛杉磯市郊帕薩迪納的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有一位大名鼎 鼎的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他是匈牙利人。

20世紀30年代初,航空科學還處于襁褓之中。馮·卡門當時是這一領域的頂尖人物,后來被譽為“超音速飛行之父”。1970年,月亮上的某一隕石坑被冠以他的名字。

馮·卡門抬頭仔細打量著這位儀表莊重、個子不高的年輕人,他提出幾個問題讓錢學森回答,錢學森稍加思索便異常準確地回答了他的所有提問。馮·卡門暗自贊許:這個中國人思維敏捷而又富有智慧。他高興地收下了這位學生。

在馮·卡門的指導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在那艱苦的日子里,錢學森顯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項在航空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的航空科學公式:著名的“卡門——錢公式”誕生了。這是由馮·卡門命題,錢學森作出結果,至今在航空技術研究中廣泛使用的一項公式。

到加州理工學院的第二年,錢學森認識了研究火箭技術的同學F.J·馬林納。經馬林納介紹,錢學森參加了當時加州理工學院的馬列主義學習小組,得識該小組 的書記、化學物理助理研究員威因鮑姆。在小組里,錢學森同大家一起學習過恩格斯的《反杜林論》;每星期例會經常討論時事。1938年冬,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 發(fā)后,這個小組解散。

鑒于錢學森研究工作的出色成績和美國戰(zhàn)時軍事科學研究的需要,他得以參加機密性工作。1944年,美國軍方委托 馮·卡門教授為首,馬林納為副,大力研究遠程火箭。錢學森負責理論組,把林家翹、錢偉長也請了來,進行彈道分析、燃燒室熱傳導、燃燒理論研究等工作。與此 同時,錢學森還擔任了航空噴氣公司的技術顧問。1945年初,他還被美國空軍聘為科學咨詢團團員。這一時期,他取得了在近代力學和噴氣推進的科學研究方面 的寶貴經驗,成為當時有名望的優(yōu)秀科學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時,美國空軍高度贊揚錢學森為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美國專 欄作家密爾頓·維奧斯特認為,錢學森已是“制定使美國空軍從螺旋槳式向噴氣式飛機過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無人航天器過渡的長遠規(guī)劃的關鍵人物”,“是幫助 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流軍事強國的科學家銀河中一顆明亮的星”。

1946年暑期,錢學森離開加州理工學院,再到麻省理工學院任副教授,專 教空氣動力學專業(yè)的研究生。1947年初,36歲的錢學森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同年夏季,錢學森請假回國探親,9月中旬和蔣英(那時任中央音樂學 院教授)結婚。蔣英是中國早期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里的三女兒,是在維也納和柏林受過良好的音樂教育的女高音聲樂家。

從1935年到1955年,錢學森在美國整整居住了20年。這期間,他在學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生活上享有豐厚的待遇,工作上擁有便利的條件。然而,他始終眷戀著生他養(yǎng)他的祖國。他在寫給父親的信中,不止一次地發(fā)出“旅客生涯做到何時”的感嘆。

錢學森愛國事跡心得3

我國當代杰出的科學家中,有三位姓錢的人物: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人稱“三錢”。他們都是出國留學后,懷著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回來的。其中錢學森的經歷最為驚險。

錢學森在美國度過了20年,在航空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有名的火箭專家,為美國的軍事科學做出了貢獻。1949年,他得知新中國成立了,非常興奮,決定回國參加建設??墒敲绹矫鏀骋曋袊?,怕錢學森回國對他們不利,就千方百計地阻撓。美國海軍次長還惡狠狠地說:“我寧肯把他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他知道的太多了,一個人可頂五個師的兵力!”于是,美方無中生有,說錢學森是中國間諜,把他逮捕關押,后來雖然釋放了,可又嚴密監(jiān)視。

錢學森沒有屈服,向美方提出嚴正,回國的決心更大了。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準備隨時啟程。后來在中國政府的過問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錢學森,終于在1955年搭乘輪船回國了。他來到廣場,興奮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來,現在終于回來了!”

錢學森回國后,為我國導彈和航天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是最有聲望的科學家之一。

錢學森愛國事跡心得4

曾經有這樣一位英雄,在那個艱難的年代、在那個特殊的戰(zhàn)場上,用自己的武器,為新中國的國防事業(yè)打下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勝仗。他用那份固執(zhí)和可貴的純凈,向世人展現了一位舉世聞名科學家的高大。他,就是錢學森。

他拳拳愛國之情,令我感動。當年僅35歲的他已成為加州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在美國有房有車,有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幸福的家庭,在美國的軍界、科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錢學森的報國情懷是多么的真摯,他回國的決心是多么的堅決,哪怕是忍痛割愛離開了他摯愛的科技事業(yè),被美國移民局軟禁了五年之后,都沒有動搖回國的信念。最終,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

他輝煌的一生,促我進步。他擁有奮斗與創(chuàng)新的一生,擁有不斷學習與進步的一生。他是幸運的,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曾給他提供了汲取知識和展示智慧的舞臺;他是偉大的,他的一切成就來源于他對真理與國家的無限熱愛。按他自己的話說,他的一切成就歸于人民。

讀《錢學森故事》一書,給我許多啟示,他用史實告訴我們,只要有堅定的意志和執(zhí)著的信念,沒有什么事情是干不好的,沒有知識是不能學的,沒有零件是不能造的,沒有糧食是不能種的,我們要堅信共產黨的領導,不斷的付出和努力,時時刻刻心系祖國,為人民服務,聽從黨的號召,報效祖國,真正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變成世界第一大強國而奮斗終生!

錢學森愛國事跡心得5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一代人都在談論自己的理想。雖然我們很清楚,夢想之于理想的區(qū)別在于能夠實現夢想的幾率遠低于理想,但是我們卻很難弄清楚,將夢想轉變?yōu)槔硐氲囊c是什么。

最近,所黨委組織觀看《錢學森》,電影講述了這位偉人畢其一生的心血,克服重重困難,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為共和國國防事業(yè)做出巨大貢獻的艱辛歷程,為每一個中國人上了一堂生動的關于理想的課。

每天在茶余飯后讀報上網的時候,總會聽到和看到很多的抱怨,抱怨現實是多么的殘酷,仿佛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永遠存在著各種各樣我們無法跨越的鴻溝。于是有人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現在的人們只有夢想沒有理想。但是,電影《錢學森》用這個偉人一生的奮斗經歷告訴我們,理想與夢想之間最大的鴻溝是缺乏堅定的信念和真正的行動。

這部電影看似是在講述錢學森老先生的`事跡,但它實際上向我們展現了一代人的奮斗歷程。他們就是在那樣一種一窮二白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出了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核武器。在創(chuàng)造奇跡的過程中,沒有來自名牌大學的科學家,沒有基本的航空制造技術、沒有風洞、沒有研制導彈的基本參數,他們有的只是一個“能夠創(chuàng)造奇跡的人”和“一批信仰堅定、愿意為共和國國防事業(yè)獻身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就是在這樣一個僅由信念與行動搭建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了令世人驚嘆的奇跡。

在我們“痛心疾首”地空談我們的夢想時,是否應該先反思一下自己為這個夢想做過什么。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說“我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是我相信一分耕耘就會有一份積累,而成功就是在不斷積累的基礎上獲得的”。

7118